The Mission

江湖再见吧
我们这个组合既然这么棒
以后五兄弟就好好合伙赚钱
我可不,我还是喜欢剪发
阿肥呢?
友谊永固吧
– 「枪火」,杜琪峰

周六下午在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SFMOMA」的放映厅观看了杜琪峰的「枪火」,电影放映结束之后有一个跟导演的 Q&A 环节。于是电影一结束就跑到放映厅第一排的座位,想近距离的看一下导演。

SFMOMA – The Mission

主持人非常捧场的把当天最后一个提问的机会给了我,我一上来就不管在场的美国人香港人,直接用用国语说:「我从小就看香港电影长大,今天能在电影院里看枪火,然后看到导演本人,表示非常激动」。然后问了一个自己也蛮好奇的问题,「去年看了树大招风之后,印象颇深的是导演是三个新人,想知道银河映像的年轻导演培养机制是如何运作的」。
导演呵呵一笑,说自己很喜欢年轻导演身上那些「不一样」的想法,之前香港办过一个 Fresh Wave 的短片比赛,后来导演觉得短片没人关注就找了里面的导演来拍长片。他笑说这个电影前前后后准备了五年才拍好,要是他自己五年可能都拍了五部了。

「枪火」真得挺好看,主办方用心良苦特地找来35毫米的胶片版本,放映时音响时不时响起胶片电影的滋滋声。在旧金山黑漆漆的影院里,看着年轻18岁的林雪在荧幕上拨花生壳,玩跳舞机,看黄秋生即使不说话也一脸戏的样子,就觉得生活格外美好。Shopping Mall 里五人的枪战戏,明明是紧张动作场景,导演却能同时把每个人的表情和内心描绘得如此生动。
大家都说杜琪峰的电影里充满了男人间的情谊,「枪火」更是其中的巅峰之作。团伙五人完成任务之后,庆功宴上虽然是把酒言欢,言谈之间却透露出对散伙的不舍,吴镇宇说「我们兄弟五人以后一块做事好好赚钱」,林雪不置可否,举杯说道「友谊永固」。
好的电影除了好看还能够让人在其中找到生活中的蛛丝马迹。喜欢港片是小人物们的日常生活,庆祝任务成功就找家小酒楼吃鱼翅,日常到仿佛自己都可以走进电影里的场景。虽然这辈子可能都不会有机会拔枪执行大佬的任务,酒楼里那种兄弟之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的苍凉感其实也都好常见。
16年八月一号,UberChina 说卖就卖掉了,100 来人的 China Growth 说拆就拆了。上周五解散一周年之际,三藩之前的 China Growth 队友还和国内原来 Uber China 的同事前同事煞有介事的视频会议「重聚首」,大家追忆了很多当年的八卦,展望了一下未来。回看过去的十二个月,我却有些黯然,就像「枪火」中生死与共做完任务之后,在接到下一次任务之前,只能通过游戏厅的跳舞机来惶惶度日。
无聊时候还是可以多看看电影,杜导都已经指了条路,先从拍短片开始好了。

四星电影

志明依然不知要怎样 这些年 自问拼命配合主演
春娇绽放母亲的笑脸 爱的人 为何永远还是少年
阿信 – 「志明与春娇」

最近两个星期在旧金山的电影院看了三部华语片,电影里有上海有香港,甚至还有一点台北,看完电影好想马上买一张机票飞回家,吃个夜宵,看看不打烊的城市人潮不断的样子。

看了一下自己的豆瓣,发现自己最近看的连续十部电影都给了四星。四颗星,很像自己生活的打分,比三星及格好一些,但又没有五星那么饱满。
其实这十部电影的类型都还蛮广,有宫崎骏讲述环境与人类关系的动画,美国打打杀杀无脑动作片,美国打打杀杀黑色幽默剧情片香港剧情片香港喜剧片大陆剧情片大陆喜剧片。看完一律全都给了四星,比及格好一些,但是距离五星的满分还有些距离。
十部电影里最接近五星的情绪的应该是「春娇救志明」,翻一翻自己的豆瓣历史,前两集「志明与春娇」,「春娇与志明」自己看完的时候都给了五星,五星的情绪也跟当时的情境有关。
看「志明与春娇」是大四毕业前夕,马上就要去美国。电影真得很好看,志明与春娇都很像生活里会遇到的普通人,所以彭浩翔写得的台词更容易被记住,姣婆遇上脂粉客的爱情也更容易打动人。在北京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也是第一次找到放粤语的电影院,如果当初看的是普通话配音,体验应该会差蛮多。
「春娇与志明」其实剧情普普通通,当时流行香港电影北上,这部电影也大量在北京取景,港片的味道则少了许多,不是最近回顾了一下我都忘记徐峥还在里面演了一个角色。不过电影还是不乏亮点,比如曲婉婷唱的主题曲和杨幂的好身材。所以五星的打分更多地是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的情境,硕士快要毕业,四处面试找工作,在纽约面试的时候恰巧电影在院线上映。在村里读了两年书,可以在电影院里看华语片,看完电影还可以看看五光十色的时代广场,真的蛮开心。
「春娇救志明」距离拍第一部电影已经八年了,电影里春娇还是念叨志明没有长大,即使余文乐已经从28岁变成35岁。「喜欢你」里的周冬雨可爱又大咧咧,心里喜欢男生嘴巴上还是不能认输。两个人电影里的角色简直就跟真人秀「我们相爱吧」的设定一模一样,看不出来是两个人在真人秀里秀得太像电影,还是电影里他们演得太像生活中的自己。

答案其实不重要,好的电影距离生活并不远,如果觉得自己过得是四星生活,那就去看看五星的电影吧。男生长不大没关系,一样可以把到空姐和骑滑板的女孩,最后还可以跟相爱的人结婚。爱做菜的女孩经理不喜欢吃肉没关系,一样可以让霸道总裁爱上自己。生活都可以过得挺好。
 

夏末

晚上借室友的马自达开去健身房,回来的路上听到车里面的电台指向了 FM 90.3 KDFC,正在播放莫扎特的 「E大調小提琴與樂隊慢板,K261」,回到家后我笑着跟她说你车里的电台 make my night,才注意到今天已经八月十四日,夏天已经接近尾声了。

08年的夏天是奥运会城市志愿者,和踢不完的实况;
09年的夏天是 BeBeyond,和在夏末收获了人生第一个实习;
10年的夏天是颠覆了我对创业对工作看法的街旁实习;
11年的夏天是开不尽 Party 的 Yelp,和看不完的旧金山;
然后就又是一届夏季奥运会了。
没有车又没有住在城市里的夏天,周一到周五的生活就是三点一线,公司家和健身房。周末同学拜访或者孔哥有空才会出门去聚个餐,别的时候则待在家里(尽可能)持续地写代码。San Mateo 是我见过最好的夏天,六、七、八三个月永远维持在 15 摄氏度以上,又在 25 摄氏度以下,不像旧金山的大雾大风,也不像美国其他城市的炎热。周末走到镇上的日本超市买一个鳗鱼盒饭坐在小小的公园里,边吃边看着不远处网球爱好者们之间的比赛。
不能出行的日子就去看电影和读书好了,伍迪·艾伦故事里的「罗马」,侯孝贤镜头下的「九份」,和海明威笔下的「西班牙」,把一个又一个想要去的地方压栈,把它们 pin 在客厅墙上的世界地图,工作的时候也会更有动力一些。
周三晚上打算坐 CalTrain 去城里看桂纶镁主演的「女朋友·男朋友」。这个十二月终于可以把去台湾的计划放上行程了嘛?
上班两个月已经给过三个面试,面试的时候我总喜欢穿 Google 或者 Square 的 T-shirt 衫带着准备好的问题过去。然后如果看到 candidate 在简历上写着 Google 的实习经验,我会跟他聊说 「Moma」, 「TGIF」,「Google 是个很好的公司,但你看我们公司,那几个人都是 YouTube 过来的,我也在 Google 实习过,我很喜欢这里。」
之前面试的一个 candidate 是来自大陆,刚刚在美国拿到本科学位的学生,在豆瓣实习时写过 Douban FM Android,在 Google 实习时用 C++ 写过 Search Infrastructure。今天他给我打电话说:他拿到了 Zynga, Facebook, Google 和 AVOS 的 offer,但他仍然倾向于加入我们公司,想去创业公司,但仍想问我多几个问题。在电话里我告诉他我对创业的想法,和我当时做 offer 选择时的考虑,然后给他发了 Steve 自传里的一段节选。最终如果他能加入我们固然是好,即使不成我也告诉他说当然 Z, F, G 都是很好的选择,多认识一个年轻有创业想法的同行总是很好的。

I have worked on the admin site, front-end development, product design, interviewing candidates, build statsd realtime measurements, and build the Solr search index, since I started working here two months ago.
我跟 Steve 开玩笑说给我买一个 iPad,我好做 mobile app dev,他说 iPad 1应该够你用了吧 😛 ?Ruby on Rails 写得越来越熟练,看到越来越多有意思的问题出现,真地不想离开湾区,回到深山里的学校渡过这个秋季。
早上上班的时候第一次自己用 espresso 机器打了一杯拿铁,终于补回了在 Google 实习时没有上完的一课。

9月1号会从 SFO 飞 LAX,然后 10 号回到 Boston 回村里,中间 10 天会到处逛逛。我很担心那辆 03 年的甲壳虫打不着火。
Keep coding, coding and shipping. Exercise, reading and watching movie. Be kind to the people around me. That is the summer.

Annie Hall

Annie Hall

在室友搬进来的前一个晚上,我一个人在家看了这部电影。看完之后只是在豆瓣上写下了“发生在纽约的一部浪漫爱情故事”。可是今天在跟室友在去吃晚饭路上,她问我“你看懂了吗?”的时候,我才尝试努力去思考我从这部电影“看”到了什么。

电影一开始,男主角 Alvy 就自白道:

“I would never want to belong to any club that would have someone like me for a member.” That’s the key joke of my adult life, in terms of my relationships with women.

Alvy 遇到了 Annie,他让她回到学校里去上学,课程的名字叫做 Existential Motifs in Russian Literature,结果他嫉妒她的大学教授跟她挽着胳膊。他鼓励她去唱歌,结果她的歌喉引来唱片公司的关注,反而让他嫉妒不已。

生活处处就是充满了悖论,自己喜欢的女生总是觉得别人太好以致于还没开始追就打退堂鼓觉得做朋友也是很好的选择。

跟不同的人出去玩就是不同的心情,闭上眼睛似乎还能看到 Lake Erie 附近,阳光下那一片片的草地。我想努力追求的,就是记忆中的那一个 magic moment 吧。

阿根廷·台北·香港·菲律賓

春光乍泄
春光乍泄

布宜諾斯艾利斯被稱作是南美洲的巴黎。
老舊旅館裡橘黃的燈光下,有着裝飾有流動瀑布的檯燈,和咿呀作響的沙發。
夜幕降臨後的城市,燈火闌珊的夜總會,一曲探戈響起,眼神裡盡是說不明道不清的情慾。
我跟Hua說,我一直都有憧憬,
終究會遇上一個願意跟我去阿根廷找瀑布的人,
即使我們住的是需要噴殺蟲劑的旅館,和只有開到馬路一半就會熄火的汽車。
當然如果能跳上一曲探戈,那真是夫復何求?
可即使美好如電影,兩個人最終也沒有一起走到瀑布下。
現實生活更像是黎耀輝來到台北時候的自白:我能夠去哪裡呢?
電影最後的捷運到底是開到了哪裡,
也許要等我自己去一趟台北來尋找答案吧。
阿飛正傳
阿飛正傳

這是一部張國榮的獨角戲吧。
看看旭仔在鏡前伴着南美音樂的曼波Solo,
或者是告訴蘇麗貞要記住下午三點前的這一分鐘,
還是把Mimi甩在門外,
那是一個如何不羈的年齡。
迷茫的眼神下,不斷追問着他的生母的消息,
可是在最後也只有一句:
我不會回頭,因為我不會給她機會見到我。
張曼玉則是令人癡迷的美,
就連當差的警察也在心裡自白:我想她不會給我打來電話的吧。
蘇麗貞會不會在想,他也一直沒有來找我看球賽呢。
超仔已經不做差人跑船去了,我從前的時候是會那個一直嚮着不停的電話感到遺憾。
是什麼時候開始麻木的呢?
最令人回味的片段還是,
片尾梁朝偉扮演的阿飛在Jungle Drums的配樂下,
梳頭,整衣,將撲克等道具慢慢地放進西裝的口袋,
點菸,抽盡再拋出窗外,
再接着梳頭。

回想起Sally說道一個人住Studio,早上起床一定要打開收音機。
如果有機會自己住Studio,應該買一個老唱碟機,
每晚給我循環播放香港電影的原聲帶吧。

人海中 看盡尋尋覓覓
疲憊是我的心 失落是我的情
人生 總是聚散匆匆
白天淡淡相逢 夜裡輕輕相擁
我的心 是寂寞 是孤寂
我的愛 是迷惘 無所寄
黑夜中 尋覓一些感動
不知何去何從 不知何去何從
我的情 來又去 誰在意
我的夢 去又來 無所倚
黑夜中 尋覓一些感動
不知何時相逢 不知何時相逢

– 「何去何從阿飛正傳」演唱:張國榮

Rio

Rio
Rio

周日晚上在Nugget看了这部出自二十一世纪福克斯蓝天工作室的电影,
开场看到一群五颜六色的鸟儿在森林跳舞的场景,
才顿时反应过来这就是大红大紫Angry Birds改编的电影。
电影主线较为俗套了,
主角是一只从小就被人类抚养长大的蓝金刚鹦鹉Blu,一只无法飞行的蓝金刚鹦鹉。
由于该鸟类濒临灭绝,来自巴西的科学家找到Blu的主人Linda,
让她带着Blu回到其故乡里约热内卢(Rio),与一只雌性蓝金刚鹦鹉交配以拯救该物种。
结果到了巴西之后,当地鸟类违法交易猖獗,
Blu和雌蓝金刚鹦鹉Jewel被拐走了,
然后一方是人类在不断寻找这对蓝金刚鹦鹉,
另一方是这对蓝金刚鹦鹉因为被铁链拴住而寻找解开铁链的办法。
途中穿插着热闹纷腾的巴西Carnaval,加上美不胜收的Rio景色和全民足球的场景。
最后Blu修成正果终于学会飞翔救回Jewel,然后离开了原先的主人回归自然,
Happy Ending。
电影本身笑点颇多,即使无法100%听懂也不影响享受一个半小时的观影过程。
亮点之一是男女主配分别是饰演Mark Zuckerberg的Jesse Eisenberg和甜美不可一世的Anne Hathaway,
最秒的是前者恰巧在片中配音的Blu就像一个青春期的技术死宅,
暗暗恋着美丽的Jewel,无奈自己不会飞翔,只能闹出一出又一出的笑话;
而后者则在片中为美丽自信骄傲的Jewel配音,
观看电影的时候仿佛能够从Jewel身上看到背后那个在断背山、普拉达恶魔里的小职员、糊涂神探中带有倔强气质的女孩儿。
最后Rio实在是一个美好的旅游城市,热情满溢的Carnaval,
骑着机车穿行在狭小的街道中,道不清数不尽的全民运动Soccer,
还有高高的基督石像在俯视着这座美丽的滨海城市。
希望这两年有机会能够在Carnaval的时候去一趟巴西。

吐槽港译

上周和Bochao, Jerry在Nuggets看了[The King’s Speech].
看完之后照惯例到豆瓣上标注”看过”,结果看到了下面这张海报!

海报中剧情摘要写得是:
帝国明君 尽然漏口唔讲得
流氓医生 受命做佢治疗明灯
呢把万民期盼既皇者之声
大战前夕 能够创造振奋奇迹
然后大标题:
皇上无话儿.
什么叫做无话儿??一不小心观众还以为是无活儿呢!!你以为是中国古代的宫廷片么!!??
——————————一周过去了——————————-
昨晚又去Nuggets看了另一部电影[Blue Valentine].
就是我状态里说得,一个遭遇婚姻危机的爱情故事,
中间穿插闪回了两人刚见面时的甜蜜片段,
还看到了布鲁克林大桥,
最后两人也试图到Motel来努力拯救这段婚姻,
另外两人还有一个可爱无敌的小萝莉女儿,
结果最后……..
两人还是离婚了.
然后我又准备回到豆瓣上标注这部电影,结果看到了下面这张海报

什么叫做有人喜欢蓝啊!!!
蓝色情人节这个标题听起来不够劲爆是么??
但是有人喜欢蓝听起来也不怎么刺激啊!
难道是画海报的宅男憎恨情人节这三个字嘛!!?
没错,肯定是这样,情人们谁要来看一个以离婚为结局的电影啊!!
吐槽完毕.
p.s.,
不得不说之一,第一部电影的英音弄得哥太痛苦了.
不得不说之二,第二部电影的激情场面绝对是R+级的.

北京北京纽约

这个周末看了姜文的三部电影,一天一部.
周五是[让子弹飞],周六是[鬼子来了],周日是[阳光灿烂的日子].
看最后一部电影的时候感触较两者要更深一些,
因为当发现一个从你17到21岁,陪伴了4年的城市,
竟然电影里和印象里的变化如此之大.
本科的时候,六人宿舍里有个北京长大的学生,除了黑一些之外已经没什么印象了.
对门有一个北京长大的学生,除了高一些之外也没什么印象了.
同年级有一个北京长大的同学,今年暑假的时候带我参观了他创业的公司,也没什么印象了.
暑假在街旁实习的时候,有个北京长大的大师,也没什么印象了,
(不过大师今年后半年要降临北美大陆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有机会还是可以好好培养印象的.)
安徽长大的北大校友说,她在北京待着待着也就喜欢上了这个城市.
可是北京留给我最深的印象也就是一个又一个好吃的饭店,和秋天走在路上刮死人的风了.
你知道这是一个很怪异的地方,
解放前是一个样,文革时是一个样,改革开放刚开始是一个样,奥运之前之后又是一个样.
当然我所亲身经历的只是最后者,
有着央视大楼,国家大剧院,和鸟巢的北京.
上述那些同学些许多比我见到过一个上世纪90年代的北京,
但是也不过2步笑1步了,没啥本质差别.
有一次从MSRA打车去中关村吃饭,
司机避开四环和知春路从中科院的小路走,
然后说”北京变化得太快,快得把当地人都落下了.
看着四处的变化,但是觉得跟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
电影里的北京,小孩子都住在大院里.
大人小孩都穿着军绿色的长袖衫,然后去叫做”老莫”的莫斯科餐厅吃饭.
一句接着一句,
“南朝鲜那是美国帝国主义的,你这个走狗”,
“北朝鲜是我们的好朋友”,
“瓦西里!他要刺杀列宁”.
当然还有露天电影院.
不变地是学生们一句又一句”丫的丫的”.
回到电影本身,
原来读[看电影]杂志,这部电影给我的印象就是那么一部”情欲大片”,
看完后就觉得”大片”两字有些夸张吧.
事实证明,不一定是瘦才叫性感的.
然后之前觉得北航学生都要读读[1984]这本书,
现在还要加上看看[阳光灿烂的日子]这部电影.
朝鲜人民没饭吃,主席坐德国车.
人民看[列宁的1918],领导们带着年轻MM看禁片.
道理是一样的.
最后说说标题的最后两个字.
你看30年代的[金刚]里的纽约,
70年代Woody Allen里的纽约,
和2010年冬天亲身体验的纽约.
百老汇的霓虹灯依然闪闪亮亮,
帝国大厦依然不失时髦,
New Yorker依然神色匆匆地穿街而过,
百年来这座城市不曾改变.
北京长大的王菲也在近期的采访说道:
“我很喜欢纽约,你走在街上,
不论是什么样的人,
你都会看到他们充满自信.”
(王菲90年代早期曾有短暂的赴美学习的经历)
就像杨澜描述王菲,
有时候你不刻意去讨好别人,
别人反而过来讨好你.

Going the Distance

Going the Distance

今天在Hanover小镇上的唯一一家电影院看了在美国电影院看的第一部电影。
Going the Distance.
两位主演分别是Justin Long & Drew Barrymore.
剧情说得是男女主角在NYC的一个酒吧相遇,
女主角是斯坦福的研究生,暑期在NYC实习,
夏天结束之后则要回到San Francisco,
但是由于两人在NYC六周的时间擦出了火花,
于是一个在西海岸,一个在东海岸,展开了异地恋,还有时差的。
大概剧情就是这样。
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课上,有一个话题大家讨论到了marriage。
然后下面的中国学生纷纷提到Las Vagas,貌似是大家心目中对美国人结婚的印象。
然后Susan感到很惊讶,问大家为什么这么想。
众人纷纷答曰电影使然,Friends, the Hangover等数不清的电影电视剧已经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后Susan问大家,中国电影里面的场景也是真正的中国么?
我第一反应是外国人看过的成龙的电影,于是众人又纷纷摇头。
Going the Distance里,主角去Bar喝酒聊天,或者去加油站附近的快餐厅吃不知道价格的早餐,NYC & SF的夜景更是漂亮得要死。
但是,更多我所看见的留学生的生活是,
一早就去系里的实验室,深夜了再返家,
外面吃任何东西都是贵得要死,在家吃15分钟的饭要做30分钟的菜并切60分钟的肉。
NYC, SF, LA, Chicago, Bos,美国你知道的大城市两个手都可以数过来,更多的地方是像我们这儿安静的小镇。
最高的楼是我们学校图书馆的Baker Tower,
去一趟Walmart需要导车乘坐1小时或者半小时一班的巴士。
不过,
生活还是令人憧憬的,相比于北京,Hanover离NYC毕竟要近了许多。
早上用捡来的coupon去Dunkin Donats买早餐的路上,
路过Hanover Inn的时候看到了Dartmouth Coach,
心想什么时候跨上书包,坐上4个小时的巴士,
我也可以来到纽约了。
最后说说电影院,只有4个放映厅,同期上映的电影数量一直保持在4部,同一个放映厅从下午到晚上会放映同一部电影。
晚上Hanover下起了雨,今天是Class’14本科生正式入校的时间,到处都是欢迎的海报和活动,下午路过Berry Library的时候里面有针对新生的讲座,Hopkins Center傍晚路过的时候也一直有音乐传出。
电影院虽然很小,但是从1916年开始,也运营了将近100年了,很干净,很舒服的电影院。
爆米花很香,但是摸摸钱包还是忍了。
出来的时候已经11pm了,发现Going the Distance的海报已经撤掉,换上了Avatar Special Edition的海报,电影院的入口地板上坐了一群学生。
也许又是有什么活动吧。

唐山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

我是因为张静初去看这部电影的,并没有令人失望。
七月底刚上映的时候,和Catt, Fei去Moma的时候差点就看了。
最终因为回想起《南京!南京!》痛苦的观影经验,
所以最终还是选择了观看加映的《打擂台》。
出来之后可以看到Fei是在观影过程中有落泪的,
Catt则是露出一脸淡疼的笑说,”都得死,必须死”。
后来第二天在下班回去的地铁上,让catt从头到尾给我说了一遍剧情,
从蜻蜓群飞到最后纪念墙,倒是所有细节都没有被落下。
当时就感觉这是一个孤儿的故事,跟地震本身没有太大关系。
可是看完电影才觉得,不是这样的。
看电影的动机来源于GQ中对张静初的采访,
《窃听风云》里就大爱她的造型,这篇采访又增加了几分好感,
手机上的Mtime app又可以非常方便地查询海口的影讯,
于是趁这部电影下线之前,在电影院一窥张静初究竟。
电影的画面都很漂亮,
大部分的场景定格都可以拿出来当成一张优秀的照片。
印象最深的一张照片是,
登跟养父多年不见,除夕夜夫在大礼堂合唱,
登带着女儿,穿着一件羽绒服,站在礼堂的门口,
当时就感慨,张静初真是瘦啊
关于哭点,我觉得有几个:
1. 地震爆发的时候;
2. 元妮婆婆要带走方达的时候;
3. 方登与养父在除夕重逢;
4. 方登与母重逢;
5. 方登与母在痛哭。
还有几个,现在已经忘了,
不能忍的时候我就回想起Catt带着淡疼的笑,跟我讲剧情的场景。
另外对于”故事与地震无关”的观点,我的看法是:
整部电影的核心围绕着母亲,
尤其是姐姐对其母一直无法释怀,
和弟弟总是劝母亲搬到新家,可母亲一直不愿离开,
起因都是地震时候的生离死别。
p.s.1 看着电影里面某主席去世的场面,觉得大学生,尤其北航的本科生都应该读一下《1984》。
p.s.2 我要把这期GQ带到Hanover去。
p.s.3 这是我在国内电影院今年看的最后一场电影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