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gnum Workshop – Day #2-3

第二天是这几天最像课程的一天,早上 Stuart 爷爷讲了关于 Photography Coherence 的概念和 Documentary Photography 的历史。下午 Chris 爷爷讲了关于他的过去一系列作品想法的来源。
总结一下我觉得 Stuart 爷爷讲得关于 Photography Coherence 对我的启发最大。大概说一下 coherence 分为 artistic coherence 和 authorship coherence 两个意思。artistic coherence 讲得就是同一本作品的照片风格应该有连贯性,比如焦段,相机画幅,黑白还是彩色等等的选择,而 authorship coherence 讲得是同一个摄影师跨越作品之间风格的连贯性,大概是别人看到就能感受到是「你的照片」的感觉,所以是更高一级别的连贯性。
第一天课程的时候 Stuart 爷爷曾经问大家,”what is your point of street photography?” 当时我觉得这个问题好难回答,不像其他一些关于 community, culture, social issues 的旨在唤起大家对问题关注的项目,street photography 好像并没有想要唤起什么东西的意思。不过当看到 Stuart 为了解释 photography coherence 而展示 Gary Winograd 的 The Animal, 和 Martin Parr 的 Benidorm,好像有点灵光一闪明白了 street photography 意义的感觉。两本摄影集都有各自的 artistic coherence,分别在纽约动物园和西班牙海边小镇表达出一种很幽默的影像。其实这就已经达到了作品的目的,就像一部优秀的喜剧电影,能够通过构图用光色彩让观众会心一笑,就已经达到了作品的意义。

Garry Winogrand – Bronx Zoo

第三天的课程以学生们 present 第二天留的作业为主。每个人挑出三张自己过去的照片,和三张自己别人拍的受到启发的照片,六张照片需要跟你三周项目的主题有关,然后准备5分钟的 presentation 讲解你的 idea,老师听后会留有5分钟给予反馈。
周四晚上为了准备周五的 idea lab,加上时差的关系还差点失眠。一开始没有什么思路,想从森山大道的「夏威夷」,Burt Glinn 的「A Portrait of Japan」,Steve McCurry Instagram 上关于日本的照片,三处各挑出一张 ,然后来表达我想做 street photography of London 的想法。这里面最熟悉的是森山大道的「夏威夷」,因为自己家里就有一本,于是就从开始翻阅网上的资料,然后对他的作品和自己想要完成项目的想法也逐渐清晰了起来。
森山大道 – ハワイ

总结下来「夏威夷」这本摄影集有几个打动我的地方,第一个是他对夏威夷的全新诠释,平常看到的大部分的夏威夷的照片无非是蓝天沙滩大海和热带的树木,但是森山用他极具特色的高对比度与高粒子黑白拍出来的夏威夷,少了常见照片那种旅游景点的庸俗感,反而多了一些不确定,有点荒凉又有点慵懒的气氛,甚至让我这个海南人有点想起来小时候跟爸妈去「那时」的三亚度假的气氛。第二个是森山的文字里说的,「在没去过夏威夷之前,我狭隘地觉得日本摄影师就应该拍日本,纽约摄影师就应该拍纽约。当然,这些规则就是应该被自己打破的」,看到「夏威夷」摄影集里强烈森山风格的照片,也从另一个角度启发了我,不管是美国「旧金山或者纽约」还是伦敦,对于我来说我终究是个外来者。回到课程项目的想法,如果能够通过 street photography 让看照片的人感觉到「oh, 伦敦也可以是这样子」,其实我都算是满意完成课程作业。
因为一直在看森山大道的资料,所剩时间无多,干脆直接放弃研究 Burt Glinn 和 Steve McCurry 的日本的照片,转向森山大道新宿的照片。因为老师要求大家准备至少两个想法,这样第一个想法如果没法完成,可以有 plan B。所以我想从另一个方向去 approach street photography of London,这次的灵感则来自森山大道关于东京,关于新宿的照片。阅读森山大道自己的文字,他把在东京里的感觉比喻成「行走在电影 Blade Runner 里边」,反过来「看 Blade Runner 的时候,电影里的场景也一直让他想起东京的景象」。新宿有着世界上最繁忙的地铁火车站,有着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市政府办公楼,高级酒店,同时也是那时候东京最混乱的娱乐中心。森山大道把城市比喻成人们欲望「desire」的显现,所以他通过摄影的方式把这些东西用图片显现出来。伦敦是欧洲第二大的城市「第一大是伊斯坦布尔」,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两座金融中心之一「另一个是纽约」,如果可以的话我也想通过镜头传达出伦敦这个城市作为最繁忙的金融中心的人口密度所展现出来的所谓城市欲望的感觉。
森山大道 – ニュー新宿

到了周五「第三天」,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地 present 自己的 project ideas。超过一半的同学的项目都直接或者间接地跟 social issues/minority group 的话题有关,相关话题都会以 portrait photography 为主,然后配合人物周遭环境去讲述自己想要讲的故事。一个黑人美眉想要研究关于伦敦非洲裔移民的没有血缘关系的家庭「family without blood connection」的概念。有个曾经去过阿富汗拍摄塔利班的巴基斯坦哥哥想要拍摄伦敦一个很有名的公宅 Robin Hood Garden,公宅面临拆迁的命运,巴基斯坦哥哥想要拍摄住在里面的人的故事。剩下一半的同学有的还在几个主意之间摇摆,有的可能跟我一样做 street photography,不过每个人则各有自己的侧重点。比如有个 Boston 来的姐姐想要探索伦敦其中一条街道的 gentrification,想通过相机拍出 gentrification 对当地 community 带来的影响,和街道上店铺之间的反差。
轮到我的时候我跟老师们讲了我的想法,也提到了森山大道的照片来解释灵感的来源,觉得我对他的照片能够找到共鸣,也希望我能把同样的感情通过照片表达出来。跟大多数同学得到的反馈一样,老师还是挺支持的,只是对我寻找的地方给了一些建议,同时就是提到说要「多走路,多走路,多走路」。大概的方向已经有了,剩下的就是准备周日一整天外拍的具体计划了。

One Reply to “Magnum Workshop – Day #2-3”

  1. 我觉得gentrification的视角非常有意思,比如很多人都说纽约已不再是20年前的纽约,因为原属纽约的那种颓废而又可爱的样貌已经因为gentrification而消失殆尽。有文化的 搞艺术的 无所事事的 都因为高额的房价迁移出去,连6,70年代艺术家爱聚集的东村也被房地产商们士绅化。我这次特别去踩点的Williamsburg也注入了tmobile wholefood equinox。偶尔看到细细长长的狭窄街道才能捕捉到一丁点旧日的时光。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