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听风吟 – 第三章

今天的行程绝对是用满满的来形容。
早上起床之后,在旅舍附近吃了早餐。
就跳上一辆出租车,出租车从旅舍开到虎滩,跨过北大桥,然后沿着滨海路向西开去。
今天的大连,阳光明媚,海水也显得更蓝,心情也更好了!
我们在市委党校跳下出租车,然后就沿着滨海路步行向着星海广场。
Dalian - Seashore Road
来到星海广场之后,我们坐了20块钱1人的空中旋转座椅。
因为有学生证,所以老板说想坐多少次就坐多少次,真是好康!
其实整个玩具就我们两人在坐,滴汗 – -b
还是很好玩儿的,随着转速的加快,整个人和座椅被甩起来,迎面的风好大,好大。
所以我们玩了两次。
Dalian - Xinghai Square
之后随着榜爷到理工大学和大侠汇合,跟大侠已经四年不见,依然帅气笑春风。
大侠毕业之后,就要南下深圳工作了。
大侠大学四年可谓过的风生水起,在海事大学里闲逛,不断有路过的同学与其打招呼。
我就不断问他们马上毕业了,可有任何感想?可惜大家都说没有。
理工大学和海事大学,步行其中,最大的感受就像大连这个城市给我的一样,很舒适。
Dalian -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离开学校之后,大侠找了一位熟悉的司机师傅,带着我们游车河。
途径东财->育明->奥林匹克广场->人民广场->希望广场->友好广场->中山广场->七七街->劳动公园->和平广场。
途中需要拍照的地方,司机就会停车在旁边等我们拍好照片再接着往前开。
东财据说美女很多,可惜开车匆匆穿行,没做过多停留所以无法验证。
育明据说是很strong的高中,从他们外面张贴的红榜也可看出。
奥林匹克广场有个很大的刘长春的雕像。
人民广场有市政府,和追逐鸽子的小女孩,和带着儿子放风筝的妈妈。
友好广场有个很大的球。
中山广场有个新华书店,可惜里面卖的明信片都老贵了,小说也都不打折,旁边的打折书店也没见开门。
七七街有个柒七会所,一路上都是会所,和建国之前日本人和俄国人建的房子。
劳动公园在山上,可以俯瞰大连。
Dalian - Labour Park
在和平广场和强哥闪电汇合。
强哥愈发精神,吃饭请客都不带眨眼的。
闪电跟我说大连大学那边的网吧服务是一体的,一栋楼里,有网吧,洗浴中心,客房,吃饭的地儿。
吃完饭之后回旅舍取上闪电的行李,将闪电送往火车站,闪电踏上开往北京的火车,就闪人了。
我跟他说可能这周末我们才能见面了。
之后我们又回到星海公园。
这次是去玩碰碰车,是速度很快的碰碰车。
榜爷说要把我说星海广场不好的的气发泄在这上面。
晚上优惠一人一次才3元,我一口气买了27元的票。
玩得很开心,撞得很开心,尤其是撞榜爷。

PengPeng Car
碰碰车

晚上又回到跳房子Bar,一人一杯啤酒,一人五个骰子,三人一盘鱿鱼。
只是不知道这次宴席散去,下次是何时再相见。
DaXia
大侠

Boss Bang
榜爷

且听风吟 – 第二章

今天的行程分为上下两节:
1. 上节是跟大连理工的Dong Ying同学游览金石滩。
2. 下节跟同是大连理工的榜爷闲逛星海公园至星海广场之间。
上节 – 金石滩
中午吃完饭之后,跟阿nua和闪电道别之后,只身一人跳上轻轨,目的地就是好几十里之外的金石滩。
下了轻轨之后,与Dong Ying同学汇合之后,坐上观光车,就来到金石滩的海边了。
第一个感觉就是,人很少,甚至还有一些荒凉,太阳也躲在云的后面,更加重了这种感觉。
Dalian - Jinshi Beach
我们就沿着海滩往西走,沿路除了海滩之外,就是无处不在的海带和打捞海带的人。
再往前走,就来到了婚恋广场,很多新人在这儿拍摄婚纱照。
据说大连是浪漫之都,据说大连拍摄婚纱照的人很多(隔天再滨海路也看到了类似情景)。
Dalian - Jinshi Beach
沿着海滩走了一两个小时,然后我们就转身往回走,海风真是大。
路上途径发现王国,仍然是没什么人…
下节 – 星海公园, 星海广场
晚饭是跟榜爷在星海公园旁的翠峰苑吃的火锅,点了太多,最后都没吃完。
吃完之后,来到星海公园,这次跟第一天白天来的时候,情景大不同。
里面都是人,大家有的在踢毽子,有的在跳着交谊舞,给人就是一种很舒适的感觉。
之后来到跳房子Bar,两人要了一瓶啤酒一瓶粒粒爽。
榜爷就一直在说刚刚卖酒的服务员相当正点。
我看着旁边投影仪播放的关于涂鸦的纪录片,然后说,好想去加州啊。
我跟榜爷说昨天看到的星海广场,感觉很空旷,甚至有些荒凉。
榜爷生气了,要证明给我看星海广场的夜景很漂亮。
于是我们又沿着海滩从公园走回到广场,途中榜爷放下豪言如果明天考研中榜要回来在那个贝壳形状的五星酒店住上一晚。
回到广场之后,榜爷指给我看千人脚印,指给我看书页,指给我看国宝。
我让他指给我看城堡,可惜…
倒是星海广场晚上的乐园很七彩
Dalian - Xinghai Square

且听风吟 – 第一章

这次出游从火车上开始说起吧。
因为没有买到卧铺票,所以在火车上没有床睡。
抱着”坐着睡不舒服”的理念,于是决定靠阅读小说来消磨时间。
于是在火车上把刚买的《1984》给读完了,感慨专制的可怕,的摧残人性。
下了火车之后直奔之前订好的青年旅舍,青年旅舍位于西岗区八一路仲夏花园酒店的对面。
安顿好之后决定睡上一觉充充电,睡醒之后再计议当天的行程。
结果睡醒之后,发现我的床上竟然有只猫。
Dalian
洗漱一番之后,出了旅舍,乘坐公交又返回火车站,把返程的票买了。
之后去天津街,因为听说那儿是小吃街。
结果到了那儿之后,发现这是一条我们无法理解的小吃街。
之后我们从天津街打车来到星海广场,一下车,就看到大海啦。
Dalian
左拍拍,右拍拍之后,发现就不知道该拍什么了。
看着地图,我们决定往西走,目标是远处一个看不清的城堡,
然后就沿着海岸走,一路上不断有人问我们,是否要去看这个或那个的海洋馆。
然后都回绝了,就一直往前走。
两岸的景色实在乏善可陈,卖的吃的也都没有什么意思。
Dalian
倒是在星海公园处坐了个摩天轮,可惜存有我从高空拍的照片的Olympus不幸离我而去。
摩天轮的小盒子里密闭了起来,加上一直不断发出吱吱的摩擦声音,实在难以用”惬意”来形容这个摩天轮。
据说Pittsburgh有个巨大的摩天轮,好想有机会去尝试。
结果沿着海滩走到了尽头,发现离之前看到的蓝色城堡还有一定距离。
于是走到外面的马路上,照着目标东绕西绕,途中经过一个废弃的乐园,最后终于来到城堡建筑的下方。
原来蓝色城堡就是地图上的大连自然博物馆。
Dalian
在在大连上学同学的带领下,我们在一家叫”不见不散”的店了吃了香辣小龙虾,和西红柿炒蛋。
晚上回到旅舍,本打算去虎滩,逛逛海滩,在海边吃吃烧烤。
结果出租车开到那儿,才发现非常之冷清,完全之没人。
于是我提议去星海的跳房子,聊聊天。
司机掉头从虎滩直奔星海,结果路上开始下起雨来,而且越下越大。
到了跳房子之后,雨势已经大到不允许我们从车门跑到跳房子的门口,只好又让司机掉头载我们回旅舍。
这就是第一天的行程。
更多图片猛击这里

夏天

搖櫓船
2009夏於杭州西溪

昨晚北航的北區宿舍終於通宵給電了,意味着夏天終於來了,在這五月中旬和下旬的交界處。
真是等得太久了。
從大一到大四一直都會有人問,你第一次看到雪,會不會很激動啊?
遇到這個問題,我就會努力回憶每年第一天下雪時的心情,然後給出一個可能讓提問者失望的否定答案。
大一的時候起床後還會拿著相機去拍學校各個地方,大四的時候起床看了看樓下的雪就去公司了。
對於四季,我的喜好程度從惡到喜分別是:冬 -> 秋 -> 春 -> 夏。
我是一個從小在南方長大的學生,對於冬天的印象一貫是,一切都停止了,事情也變得很無聊。
來了北京上學之後,也許雪景讓冬天增加了一絲可以欣賞的美麗,但終究只有一聲:哇,好漂亮~
冬天的時候我就開始憧憬夏天的到來,夏天對於我來說,總是跟青春這樣的詞捆綁在一起。
在無窮無盡的太陽下面,可以走出房門,去做任何想做的事情,盡情地揮灑汗水。
冬天  vs 夏天,就像
欣賞 vs 參與,
前者可能更美,但是後者更能讓感到生命的氣息。
很喜歡安達充的漫畫《棒球英豪》,其中甲子園的高中棒球資格比賽的時間就設定為夏天。
永遠不停歇的蟬鳴,童話故事般美好的青梅竹馬,青澀的初戀。
為了小南的甲子園之夢,達也”早晚各200俯臥撑和仰臥起坐,早上還要慢跑20km”。
教練的地獄集訓,早上是練習不盡的投球和揮棒,跑不到盡頭的400米操場,為了甲子園的夢想,這群高中生沒有抱怨,只是不斷地揮汗。
跟夏天綁在一起的另一個詞是自行車。
可以租一輛自信車,一圈又一圈地沿著西湖騎行以躲避杭州燥熱的空氣。
可以跟兩個同學,三人一起沿著四環線騎到美嘉,看22:30分的晚場優惠電影,01:00從電影院出來的時候,彷彿整條馬路都是我們三個人的,再用盡全力從電影院衝回北航。
可以跟幾個男生和幾個女生,一人帶一人騎到鼓樓,明明已經累得不行,還要咬住牙裝出一副很輕鬆的樣子。
夏天,還要加上一個海邊城市。
家鄉的夏天就是永遠都更曬的陽光。
初二世界杯的時候,下午上完課之後大家會一起踢足球,飯也不用吃,一定要最後天都黑了,才回宿舍澡堂沖一把,就去上晚自習。
或者上完體育課之後,大家圍著空調取涼,飲料可以是冰凍的碳酸飲料,也可以是一塊錢一個椰子份量的冰凍椰子汁。
可惜去海邊的次數並不多。
但是海邊城市的夏天總是讓人嚮往的,就像村上春樹在《且聽風吟》裡說的:
海潮的清香,
遙遠的汽笛,
女孩肌體的感觸,
洗髮香波的氣味,
傍晚的和風,
縹緲的憧憬,
以及夏日的夢境······

关嘴

其实只是说了两句话而已啦(真的只有两句),以后我不乱跟陌生人说话了……要说也用私信的方式 😀
P.S.0 日志的主题是正文的那句话,其余的只是最近生活的缩写。
P.S.1 周二刚面完,周四接着面(紧张ing),如果能去就太好啦。
P.S.2 下周一从待了九个月(都快一整个学年了)的地方滚蛋了,今天跟mentor最后一次one on one的时候,mentor说我可以得到一个”Star of Tomorrow”的牌牌。说实话原来我一直觉得这个牌牌是谁都有的,没想到mentor今天说还不是谁都有。
P.S.3 本来想说不能跟yuancheng学长混就好好享受毕业前的时光好了,可是今天跟yukun学长聊天的时候他说,你来我们工厂实习吧,我说好吧明天给你把简历发过去,面一面也是收获嘛。
P.S.4 既然简历都写好了(还是latex的),不如多投几家,遂又打听某个以北京某胡同命名的网站的某个职位是否招实习生,还在等待回信中,要招的话也给投一份好了。
P.S.5 想到毕设 => 痛苦 >_<
P.S.6 分到Dartmouth学校的宿舍住啦。
P.S.7 我要买iPhone,然后办一张联通3G卡,用来上网,都是那天雕刻时光惹地祸。
P.S.8 20-3 = 17,不好意思,遇到技术苦难,所以迟迟不出成果,这周末拼了命也把它弄出来。
P.S.9 不好意思,again

AV电影

第一段先说个题外话,相机”曝光优先”的英文缩写也是”AV”。
当时买二手单反当面交易的时候,lang同学在试机的时候,因为反光镜预升没关,说这个AV档有问题。
卖主不耐烦说AV是拍摄视频的意思,我说450D是没有拍摄视频功能的。
AV是Adult Video的缩写,不仅仅是Video的意思。
lang同学后来跟我说,他到底懂不懂相机啊,AV看太多了吧。

买凶拍人
买凶拍人

电影是一个杀手和一个电影导演的故事。
杀手阿Bart的偶像是《独行杀手》中的阿兰·狄龙。
但是他有一个让他穿3000块睡衣的老婆,有一个让他去杀掉牌友的岳母,让他去杀掉岳母的岳父。
因为金融危机,生意不好做,只好接那些富婆的生意,让他杀人时还要把杀人过程录下来。
阿全挂在嘴边最多的一句台词是:”我是纽约电影学院毕业的,我的偶像是马丁·斯科塞斯”。
拍杀人过程的时候,他会说:马丁·斯科塞斯拍《基督的诱惑》花了15个月做前期筹备,拍《愤怒的公牛》后制做了两个月的音效,每一拳的声音和光线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是一部讲述追寻梦想的电影。
电影中阿Bart对着阿兰·狄龙的海报自语:我什么时候才可以像你那么酷。
阿兰·狄龙的海报问阿Bart:你看过我吃饭么?
阿Bart说:好像没有,你就一直在抽烟。
龙哥说 :可不是,不吃饭,想扮多酷有多酷。
龙哥接着说:我才佩服你,现实世界中的你,要多酷有多酷。明天要加油,你不再需要我了,房间里还有个人等着你呢。
阿全听完美智子对”勃起辅导员”的描述之后,说:辛苦你了。
美智子看着自己的胸部叉腰说:虽然我条件不及别人,但是我肯坚持。
然后挥着双拳:每天向目标逐点逐点迈进,相信总有一天能在AV界打出名堂,像我偶像饭岛爱一样。
然后问阿全:你呢?你的偶像不是马丁·斯科塞斯么?你有没有放弃?
阿全:没有!我没放弃!总有一天,我会当导演,我…我会让你成为女主角。
最后,阿全终于靠独立制作拿到金像奖的最佳导演。
阿Bart也改行当了杀手演员,可是他心中始终在想的是:阿兰·狄龙当演员前,是不是跟我一样也是杀手呢?
某耶同学留言说,两年后你的dream一定会实现的,可是现在的我困惑,我的dream又在哪里呢?
AV
AV

电影海报上的副标题是”每个年代的大学生,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传奇”。
四个大学生为了为心爱的AV女优天宫真奈美拍摄电影,到处筹集资金,甚至参加政府的青少年自雇贷款计划。
这部电影看的时间有些久了,许多细节都难以道来,印象很深刻的一个剧情是:
大学生之一Jason带天宫去打棒球,继而发生感情,天宫拿出一个护身符送给Jason,说该护身符来自于她的家乡北海道,宛如青年男女的定情信物。
最后四人电影拍摄完成,送天宫到机场乘坐返回日本的飞机,待天宫登上飞机之后,四人才发现另外三人手里都握有一模一样的护身符。
不论如何,总觉得带女生去打棒球,终归是又青春又浪漫的事情,不过貌似只在日本或者台湾(or香港)会有这样的浪漫。
将青春,梦想,幽默,香港,AV,这几个元素,结合得如此浪漫,应该只有彭浩翔了。
每当编程到墙角,一个人的时候,就想学《鲸鱼女孩·池塘男孩》里的主角朝天大喊:把我的青春还给我。
可惜就是台湾,也都要浪漫许多。
有Iris同学的相册为证: http://www.flickr.com/photos/iris-lee/sets/72157615879731049/
该相册被我旁边百年的台湾实习生赞道:怎么可以拍得这么漂亮!
p.s. 嘉伟说日本的青春电影是世界无敌的,这里有一个豆列 http://movie.douban.com/doulist/113471/ 一共201部电影,他说他看过一半。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如果我们没有能力爱,也许正是我因为我们总渴望得到别人的爱,也就是说我们总希望从别人那儿得到什么(爱),而不是无条件地投入到其怀中并且只要他这个人的存在。” -P358
“我可以说眩晕是沉醉于自身的软弱之中。意识到自己的软弱,却并不去抗争,反而自暴自弃。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软弱,便会一味软弱下去,会在众人的目光下倒在街头,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 -P94
“当心灵在说话,理智出来高声反对,是不恰当的。在媚俗的王国,实施的是心灵的专制。 …… 人类的博爱都只能是建立在媚俗的基础之上。” -P299
“也许现在更容易理解萨比娜与弗兰兹之间相隔的鸿沟了:他热切地聆听她讲述自己的人生,她也怀着同样的热望听他倾述。他们完全明白彼此所说的话语在逻辑上的意思,却听不到话语间流淌着的那条语义之河的低声密语。 …… 假若人还年轻,他们的生命乐章不过刚刚开始,那他们可以一同创作旋律,交换动机,但是,当他们在比较成熟的年纪相遇,各自的生命乐章已经差不多完成,那么,在每个人的乐曲中,每个词,每件物所指的意思便各不相同。” -P107

Lightroom 入门学习笔记

Lightroom Main Window
受到某位同学帖子的启发,所谓”数码照片”天生就是等着我们去修的,加上在车展上拍了1000+张车模的照片,有着如此丰富的素材,于是决定学习一下相关的修图技术。
早就耳闻Apple Aperture and Adobe Lightroom 两款图像处理软件的大名,无奈俺目前没有Mac,只好选择学习Lightroom。
学习的素材则是Adobe官方的Learn Lightroom 2.0 视频教程,看的过程记了笔记若干,现在整理成一篇日志,方便自己复习,也方便感兴趣的同学阅读。
0. The Five Rules
这是Lightroom(一下简称LR)软件的Help里面自带的对软件的简介。
1.1 Module Picker
这是位于软件主界面右上方的选项,有五个分别是:Library, Develop, Slideshow, Print, Web。
这五个模块描述了处理照片的流程,选择不同的模块会主界面显示不同的Panel,以供我们完成相关的任务。
1.2 Panels
Panel位于LR主界面左右两边的位置。
左边的Panel主要用于浏览文件和Preset,右边的Panel则会用于帮助用户完成相关任务。
1.3 FilmStrip
Filmstrip位于主界面的正下方,用于浏览照片。
可以在这里选择照片以编辑。
1.4 Key Commands
一些常用的快捷键。
Tab: 隐藏/显示两边的panels
Shift+Tab: 隐藏/显示所有的panels
F: 全屏模式
L: 关掉灯光 🙂
`: 标记(flag)选择的照片
Ctrl+/: 显示该module相关的快捷键
1.5 Finally
Enjoy!
1. Overview of Importing
LR提供一个我非常喜欢的功能就是,可以在从存储卡往我机器的硬盘上拷贝照片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个备份的位置。
比如我选择我的外接移动硬盘作为备份的位置,这样子我在处理我本机上的照片的时候,就可以很开心地将那些很不满意的照片 随意地删掉,而不必考虑以后万一还想找回来的问题。
有人问,那为什么还要用一个移动硬盘来存储这些不满意的照片呢?
其实作为一个Photographer,摄影师或者摄影爱好者,认为购买新的移动存储的代价是小于删掉照片的。
查了一下Amazon.com,一个500GB的外接移动硬盘大概要加在$80左右,相当于是将来我10顿饭,半个星期的饭钱。
所以在移动存储如此便宜的场景下,还是尽量不要删除照片吧。
除此之外呢,在导入的过程中,LR也可以根据你的设置,自动将照片归档到不同的文件夹下,比如按照日期。
并且可以给导入的照片加上关键字,比如”autoshow”,方便以后进行检索。
2. Overview of the Library Module
Library Module无非就是让你选择照片以进行编辑的地方。
比如这次在车展照了1400张的照片,我只想挑选出其中其中的20~30张,以进行后期制作。
所以Library Module的核心思想就是尽可能地方便你浏览所有的照片。
几个核心的快捷键是刚刚提到的:Tab, Shift+Tab, L
然后Library提供了四种浏览模式(括号里是快捷键),分别是:
Grid View (G): 以一个一个的格子来浏览照片。
Loupe View (L, or Enter): Loupe 的中文意思是放大镜,即是仔细地观看其中一张图片。
Compare View (C): 可以将两张图片放在一起浏览,以进行比较
Survey View  (N): 可以将多张(>=2)图片放在一起浏览,以进行比较
3. Rate and Review Your Images
浏览图片的目的是选择出,进一步想要进行详细编辑的图片,或者方便之后回头进行浏览。
LR有三种预设分类的方式:
Flag: flag有三种状态,Flagged (P), Unflagged (U), Rejected (X)。
即在浏览图片的过程中点击一下P,这张照片就被标记了,之后使用filter便可以很方便地将标记了的图片选择出来。
Right key + P, 应该是会非常经常使用的快捷键配合 🙂
或者被标记为Rejcted的图片进行删除。
Rating: 可以给图片进行打分(1~5分),这个功能应该是方便之后回头选择的。
比如5分都是最最喜欢的图片,就可以很方便选择出喜欢的图片。
就像iTunes的按星级选歌的功能一样。
Color: 可以给图片标记上不同的颜色。
比如黄色是顾客喜欢的, 红色是自己喜欢的,绿色是将来要发在flickr上的,蓝色是要放在renren上的。
4. Filter and Find Images
可以根据各种来检索图片,标记,属性,自己添加的标签。
其中常用的属性包括拍摄时间等等。
其中metadata还可以根据照片使用的镜头,机器来进行检索。
5. Collections and Keywords
可以将一组照片合成一个Collection,也可以通过添加关键字。
都是为了方便以后检索用的功能。
6. Overview of the Develop Module
终于写到Develop的模块了,顾名思义,这就是用来编辑照片的地方,这也将会是咱们花时间最多的模块。
首先右边Panel最上方的是Histogram。
然后下面一排工具,如Corp Overlay (R)等。
然后从上往下一排的Panel分别是Basic, Tone Curve, HSL/Color/Grayscale, Split Toning, Detail, Vignettes, Camera Calibration。
为什么说LR适合做照片的处理呢,因为这些Panel的摆放顺序正是处理一张照片的前后顺序
所谓前全局,然后细节,最后又回到全局。
接着说一说一些基本的功能。
Histogram的panel上方左右两端各有一个小箭头,这是用来看图片中过曝和过暗的部分的。
将鼠标移到右边的箭头,可以在图片上看到用红色标记出来的过曝的部分,移到左边则看到蓝色标出的过暗部分。
主窗口的左边还有一个叫做Preset的功能,应该是一些预先保存的设置的意思。
LR提供了一部分可以给用户选择,用户也可以后期保存自己的设置。
貌似preset还可以从网上下载。
7. Tonal and Color Corrections
编辑照片的第一步就是调整颜色啦。
7.1 Basic
打开Basic面板,第一个就是WB(白平衡)的调整,这也符合我们修改照片的步骤。
可以左右修改Temp, and Tint,或者直接使用Selector选择图片中的neutral color来调整WB。
接下来的是Tone的调整,
从上到下分别是,Exposure -> Recovery -> Fill Light -> Blacks, Brightness -> Contrast 六个选项。
Exposure: 照片的曝光,在拍摄的时候也会调整的正负曝光量指的就是这个了。增加1相当于增加了1档的光圈。
Recovery: 降低高亮的部分的曝光,以回复出细节。
Fill Light: 增加过暗部分的曝光,以显示出细节。
Blacks: 增加图片黑的部分,会让图片看上去对比度增大,尤其是对阴影部分调整比较多。
Brightness: 增加图片的整体亮度.
Contrast: 增加图片的对比度。
具体还是各位同学自己试一下效果吧,我主要使用的是前面四个功能。
首先调整正确的曝光,然后使用Recover or Fill Light来回复一部分细节。
最后调整Blacks来获得想要的效果。
Brightness and Contrast感觉变化的效果不是很好,所以很少用。
接下来的部分叫做Presense,
有Clarity, Vibrance, and Saturation,这里是用来设置整张照片颜色的饱和度的。
Clarity貌似是很多人喜欢使用的一个功能,经常开到100%,来增加照片中每一部分的对比度,可以增加增长图片的细节。
但是对于修改人像需要注意的是,增加过多该选项会让,皮肤上的瑕疵显露无疑。
相反降低该参数,会让皮肤显得如婴儿般光滑 😀
Vibrance 是一个温柔的 Saturation选项,它会增加Saturation较低的部分的饱和度,相反对Saturation较高的部分影响则较小。
Clarity和Vibrance是受大家喜爱的两个功能,你一定要自己试一试!!
Saturation,改变颜色的饱和度。
7.2 Tone Curve
前面说到,Basic部分参数的调节都是针对整张照片的,接下来的Tone Curve则可以有选择性地调整图片中的亮度。
可以分别针对High Lights, Lights, Darks, and Shadows。
也可以在图片中直接drag来调整。
这一块我也还在学习中…
8. Special Effects
这里可以通过一些对局部的调整来实现
8.1 HSL/ Color/ Grayscale
前两者可以根据某种颜色来调整相关的参数。
比如你觉得红色不够attractive,可以选择红色来增加其饱和度。
然后这儿我想介绍一下如何使用Grayscale结合Split Toning来实现一些特殊的效果。
点击Grayscale选项之后,照片会变成黑白的,然后来到
8.2 Split Toning
在这儿可以选择你想要的颜色,然后将照片的High Lights或者Shadows映射到不同的颜色上,然后增加其饱和度。
接着前面的Grayscale,一张照片被弄成黑白之后。
可以选择黄色,然后增加其饱和度,整张照片就会出现一种”泛黄黑白老照片”的效果,咔咔,还没完然后是
8.3 Vignettes
在这里调节Lens Correction可以增加图片的暗角或者暗边,调节一下别让人发现你加上了暗角,这样一张”老照片”就出来啦 ^_^
9. Local Corrections
这里主要介绍的是在Histogram下方的Adjustment Brush, Spot Removal, Red Eye Correction, and Graduated Filter。
Adjustment Brush, 可以使用一个笔刷,然后加一些设置(比如增加曝光),然后拿着笔刷去涂人脸,这样人脸的部分就被增加曝光了。
Spot Removal, 可以去除照片中不想要的地方,比如蓝天中的一个黑点(黑点可能是黑鸟)。
Red Eye Correction, 就像PS中的红颜去除功能。
Graduated Filter, 还没用过,但是看教程视频中,貌似可以用来处理天空,效果非常好。
Develop部分就说到这儿啦,许多功能我也还没怎么使用,目前来看还是Basic部分使用的最多。
建议各位同学还是多多实验,才是硬道理,就像一开始说的:
Just Enjoy It!
10. Overview of Exporting
可以使用快捷键Ctrl + Shift + E 来导出编辑好的图片,比如jpeg格式。
基本上就这些了,最后放一张笔记们的照片。
Lightroom Notes
References:
1. Adobe TV | Learning Lightroom 2.0: http://tv.adobe.com/show/learn-lightroom-20/
2. Adobe Photoshop Lightroom 2 Developing photos: http://help.adobe.com/en_US/Lightroom/2.0/WS4BB574C4-7076-4147-ADB7-2D5573F22257.html

杜拉拉升职记

杜拉拉升职记
杜拉拉升职记

看得很欢乐的一场电影,看之前没有读过小说,倒是在每天去公司等电梯的时候看了无数次这部电影的预告片。
电影讲的是杜拉拉(徐静蕾 饰)这么一个都市女性,在五百强DB的升职记录。
五到六年的时间拉拉从一个月薪3000的行政助理升到月薪25000的人力总监(HR Director)。
电影还着重描写了杜拉拉,销售总监王伟(黄立行 饰)和原人力总监Rose(莫文蔚 饰)三人之间的办公室恋情。
先说说关于电影中拉拉的职业历程。
首先拉拉是一个事业心非常强的女性,相信努力工作终有回报,有明确的职业目标。
但是整部电影下来感觉拉拉的升职完全是一系列偶然的结果。
个人觉得,剧情中拉拉有两次关键的升职。
第一次是从行政部门升职成为王伟的高级秘书。
而拉拉认识王伟则是因为,第一天拉拉上班的时候和王伟搭乘同一电梯,然后电梯出事,王伟窘态百出的时候拉拉站在他旁边。
而王伟会窘态百出是因为他有幽闭恐惧症,平常是不搭乘电梯只走楼梯,而那天恰巧货梯坏了搬运工人只能用楼梯送货,他只好搭乘电梯。
所以货梯坏了->搬运工人->站在拉拉旁边->电梯出事,四次偶然让王伟记住了拉拉这个名字。
让这个行政助理入职的第一天就被销售总监记住了名字。
第二次是从高级秘书升职成为HR主管。
那次是一次公司的内部招聘,拉拉投了简历。
三个面试官面试完成后,在房间里讨论拉拉,普遍觉得她没有HR的经验,不适合这个升职。
就在这个时候,DB中国的CEO进来找这几位经理开会,顺便问了一下他们在做什么。
问完之后拿起他们手中拉拉的简历看了看,笑着说道:拉拉,不错,注意一下她。
然后他就走了,走之前还叮嘱他们讨论完之后去会议室找他。
CEO走之后其中一个面试官说,那就拉拉了。
而CEO会对拉拉有印象,是因为一次他碰巧看到一份公司的剪报,觉得很有意思。
那个剪报则是拉拉刚入职的时候,将公司的发展历程总结而成的一本手册。
拉拉做剪报->剪报被CEO看到->面试的时候恰巧CEO来找他们->CEO看到拉拉的简历。
还是四个偶然,让拉拉升职成为了人力主管。
一个接一个的偶然,让我想起了最近正在读的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男主角托马斯本是一个浪荡男子,一直跟各个女的保持情人关系,但是绝对不会发展成为女朋友。
直到她遇到特丽莎。但是这么一个让她爱的女子,却是六个偶然的结果。
1.特丽莎家乡的医院碰巧发一例复杂的精神病。
2.本来派去的主治医师碰巧坐骨神经痛,只好派托马斯去代替他。
3.碰巧他被安排在特蕾莎工作的旅馆。
4.又碰巧走之前有足够的时间待在旅馆里。
5.碰巧特蕾莎当班。
6.碰巧她为他服务。
后来托马斯,为他与特蕾莎的结识,是因为六个偶然而感到不安。
可是正如作者的想法一样,正因为各种偶然所带来的事件,才更显事件本身的意义。
两个没有什么关联的人能够认识,本身就是一种缘分吧。
话题扯回来,意思就是觉得拉拉的升职很大一部分靠得是运气,起码偶然在其中占了很大的砝码。
然后关于都市白领的思考,片中的城市设定为北京。
拉拉入职的时候28岁,月薪3000,实在是一个让我觉得很惊恐的数字。
电影中一开始介绍到,四个阶层的人:
1.拉拉这种属于底层,就不多说了。
2.主管,年薪达到20W (RMB),被称为中产。
3.中国区CEO,年薪达到50W (RMB),也就是富人了。
4.Global CEO,年薪达到100W (?),就是富翁了。
之前听别人说学计算机的薪水高,也没啥感觉,看了这部电影还真有些感觉了。
身边同学(本科四年级)签了某世界五百强M公司,入职年薪就直逼20W了,敢情顶级IT公司最底层的工程师薪水已经直逼电影中的总监薪水了。
不过话说回来,感觉在这种外企,在他们的中国分公司做技术,上升的空间实在很有限,周期也非常之长,所以成就感可能不如电影中的拉拉一般大。
这位同学是属于比较极端的例子,另一个例子我们宿舍的舍友签了某世界五百强水果公司,估计他转正后月薪也有7~8K,也是远高于电影中拉拉一开始的薪水,何况这些同学都是只有21,22岁。
说完别人说说自己,马上是要去读2年的硕士了,如果读完硕士之后接着读博士,很可能要在这2年加上5~6年的时间,读完出来可能也跟拉拉一开始的年纪差不多了。
而且7,8年后自己会怎样,不知道啊。
相比于career,我更想travel around the world啊。
电影中拉拉问王伟,如果你不在DB了,想做什么?
王伟说,我想做backpacking,你愿意跟我一起走么?
拉拉摇头。
然后他们就分手了,我觉得分得挺好的,两人价值观差很大。
王伟说,赢了这么多有什么意思?
拉拉说,我要一直往上升。
所以我对最后结局两个人又重逢了的设定,很忿忿。
所以,如果遇到一个相同价值观的人,就好好珍惜吧。
当然前提是别人也喜欢你。
p.s.0 最近在看一本叫《纽约摄影》的书。
第一章,第一节,第一段,就提到:一幅好照片,一定有一个明确的主题
所以我想写日志也是一样的吧,所以我想以后把发散的都放在p.s.里。
因为太喜欢发散,所以p.s.常常会很长。
这篇日志的主题是观影感受,所以有关观影的其他会放在p.s.里。
p.s.1. 第一次在美嘉看到这么多的人,队伍都快排到电梯了。
p.s.2. 电影中的泰国城市Pattaya绝对漂亮。
p.s.3. 看到里面黄立行拿的Canon红圈镜头,垂涎啊垂涎
p.s.4. 晚上的时候跟闪电和他爸爸去和平里吃辽宁海鲜,第一次喝白酒,还好不是很多。
p.s.5. 据说和平里那儿的房已经直逼500W,想起电影中一直比较疑惑的是,拉拉和他的弟弟一直有一套房子住,不知从哪儿搞来的。
p.s.6. 周末本来想去研究院搞搞活儿的,结果计划泡汤了,下周中期还在苦恼中。
p.s.7. 校内上,同学或者已经旅行带着照片回来了,或者策划五一的出行。我心中也已经有了第一优先级的目标城市了,就差毕设快弄完吧。
p.s.*. 电影中杜拉拉的几个笑话都不错。

申请总结

摘要
随着收到CMU的一封正式拒信,我已经决定接受Dartmouth的录取,即将于今秋赴美攻读计算机硕士学位。
这篇日志会总结从去年暑假至今大半年来的一些感想,其中会介绍我对选校的思考,和最后学校的选择。
其中会介绍BeBeyond和MSRA这两个与申请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地儿。
这篇日志将会严重地呈现我的主观看法,并不能代表理智的分析结果。
IUB    HCI Master    admitted
Dartmouth    CS Master    admitted
UCI    Ubicomp Master    admitted

MIT Media Lab    Master    submitted
GaTech    HCI Master    submitted

MIT EECS    Ph.D    canceled
Berkeley    EECS Master    canceled
UCalgary    CS Master    canceled

UToronto    CS Master    rejcted
CMU    HCII Ph.D    rejcted
UWashington    CS Ph.D    rejcted
Berkeley    iSchool Master    rejcted
Stanford    CS Master    rejcted
UMD    CS Master    rejcted
CMU-VLIS    VLIS-MS    rejcted

上面这个列表是我所申请的学校和项目以及结果,赶在deadline前成功submit了的program有12个,半途而废的有3个。
submit的12个program中,目前拿到3所学校的录取,7个program的拒信,还有2个是pending的状态。
这就是我目前的状态。
选校
很多人都会问这个问题,就是如何定位的问题。
而我考虑的则很简单,就是申请我最想去的program。
所以问题就变成,哪些program是我最想去的。
对于我个人来说,也是给学弟的建议就是,在申请的过程中,尽早弄清楚自己以后想做的方向。
方向定下来之后,选校,读paper,找科研,套磁,一系列事情都会变得有目标起来。
比如去年的MTF学长就是在大三下学期一开始早早把方向定下来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最后通过套磁去了UIUC。
因为一开始我就打算申请的是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HCI),所以当时选择的时候自然是以每个学校的HCI实力来进行选择的,然后评估一个学校某个方向实力很重要也很简单的一个指标则是,看该校的师生在该领域顶级会议上发表论文的数量。
结果发现该领域顶级会议上(CHI)的文章,计算机排名前十的学校基本上占了学校发的文章的95%以上,其中尤以CMU, GaTech, UWashington三家为最,其次是传统CS强校Stanford, MIT, Berkeley, UIUC, Cornell等等。
所以我申请的program里面很多都是排名很靠前的,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至于前十的另外几所学校,没有申请都是有原因的。
首先UIUC是因为做HCI的教授基本上都是在Human Factor那边,跟我的背景非常不match,所以当时就没怎么考虑。
Cornell倒是非常好,但由于他们iSchool不招master,CS的master又是只有一年的MEng,所以也放弃了。
UT-Austin, Wisc等就没见到做HCI的教授。
前10的学校也基本上占了我申请学校的一半。
10~20的学校之中,Maryland是因为有一个具有很多年历史的HCI Lab,加上他们家有一个非常资深的HCI研究员,加上最后时刻Yuancheng学长的一句话,最后决定申请该学校。
但是submit之后就后悔了,因为准备套磁的时候发现他们家教授做的东西,都不怎么喜欢,所以后来就不怎么关注了。
然后另一所CS强校UToronto,我把它放到这个区域里,是因为他们家有几个教授,都有着不错的在CHI上的paper命中率,加上加拿大的master都是全奖的,吸引力实在很大。
其实一开始还打算申请UMich的iSchool master来着,后来听说他家的ps各种复杂要求,想想也没必要申请那么多program,所以后来也不关注了。
接下来就是CS排名30之后的学校了,也是目前我所拿到录取的学校所在的区间。
UC Irvine是因为有一个很强大的做HCI和Ubicomp的教授团队,加上他们家还有一个叫Ubicomp的master,所以从一开始就打算申请他家。
Indiana U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叫HCI-Design的项目,加上各种渠道听说他们家HCI做得确实不错,而且硕士还会给钱,于是也决定申请了。
Cancel了的UCalgary也是因为他们家有一个在CHI上很有影响力的教授,一开始决定申请。结果他们家是唯一一家小秘主动告知TOEFL没到100就不要申请的学校,而且态度非常之强硬,联系教授回得也是模板。加上Calgary实在不怎么主流,所以最后决定打算省下这个学校的申请费好了。
结果做了这个决定没多久,这个学校就因为某个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宗教人士的访问不再被我D承认该校的学位,实在讽刺得很。
Dartmouth,应该是我申请的所有学校中跟HCI最没有关系的了,申请他家是因为他们学校有个MIT Media Lab毕业的教授做Activity Recognition做得各种有意思,而且还是2008年的TR35之一。
结果这位教授唯一给我回过的一封邮件就是在我submit完之后,告诉我她来年不带学生,顿时让我对该校心灰意冷。
最后貌似拿到的录取都是30开外的学校,所以这个择校是否得当,还是有待斟酌的。
但我的建议一定是:你申请的学校或者项目,都一定是你想去的。
CMU
如果给我一个机会,我一定会说:我的申请就是为了CMU做的。
在大二下学期打算出国的时候,就一直把CMU作为第一的dream school。
微软VP Harry Shum,
亚洲研究院院长Hsiao-Wuen Hon,
Google China前CEO Kai-Fu Lee,
深蓝之父Feng-Hsiung Hsu,
这些极其优秀的华人计算机科学家都曾经是CMU的博士生。
Randy Pausch说,这所学校的所有department是合一的,这是一所amazing的学校。
Kai-Fu自传里说,这所学校的博士生将自己写的芯片插入到自动售货机里,这样就可以在自己的机器上看售货机里剩下的汽水数量,省得跑冤枉路。
Prof. Landay说,这所学校的HCI是最好的,没有之一。
所以这也是我唯一一个申请了两个program的学校。
申请从一开始就在联系对面的教授和学生,不断了解相关的信息。
知道他们家的HCII PhD一年就发11个offer,这么多年来在大陆只给过一个offer,是一个09届的清华学姐。
在香港开会的时候,一位MIT Media Lab的学姐也说这个项目当时她也申请了,很难…
后来过年的时候在thegradcafe上看到已经有人开始报这个项目的offer,在twitter上看到大美女ruogu学姐也拿到这个项目的offer了,CMU的学生也告诉我她听说到有人拿到录取了,问我如何?
那时候就知道悲剧了。
后来有找ruogu学姐要CV来看,看完之后自己也释然了。
后来补申请了他们家的VLIS-MS program,可是也因为1.TOEFL分不够高,2.没有paper,3.statement不够清晰三个理由给拒了。
MIT, Stanford
MIT EECS, MIT Media Lab是两个program。
EECS的网申系统是注册帐号之后就没有动过了,想这个钱一个学校就不用浪费两次了。
所以转而申请Media Lab,对于Media Lab,除了外界可以看到他们做的各种玩具之外,也是充满了传说。
比如之前校内上疯狂分享的”MIT学生天才发明”,就是该实验室的学生在某次TED上对他们项目的介绍。
传说这个项目从来没有从大陆招过学生,是从来没有。
传说有个Cornell的本科生,本科阶段发了Siggraph,申请这个项目,被拒了,只好去了MIT的EECS。
所以即使现在这个项目仍然一点消息都没有,我也不再等了。
Stanford的CS则是另外一个大dream,google, cisco, yahoo等数不清的公司,绝佳的地理位置,让其笼罩了一层创新的光环。
尤其是在申请最后阶段,还特地跑到清华去给他们HCI Group的教授塞简历,可惜最后还是收到了拒信。
择校
Dartmouth,听到这所学校的人的第一反应就是Ivy League,承认这也是我最后选择她的原因之一。
相比于Indiana U, UC Irvine, Dartmouth不论名气(综合 Rank 11),还是历史(nearly 250 yr),都要高出许多。
而另外一个原因则是Dartmouth一共提供了两年接近3/4的Tuition Waiver,这无疑对一个master学生来说减少了许多的压力。
再者,我发现这个学校的CS系除了之前看到的T教授,其他的教授做的东西也都非常地吸引我。
比如我之前skype聊过的一个教授做得就是电影,设计等艺术跟计算机结合的工作,她本身就不是搞计算机科学的,而是学习艺术的。
从我个人出发,我也希望在硕士阶段多学习计算机之外的不同东西。
Dartmouth离Boston只有两个小时的车程,离Pittsburgh也不算远(相对于加州来说),对两年后的申请也方便许多。
所以最后决定是去这个坐落在New Hampshire州的Hanover小镇上的小学校了。
BeBeyond
知道这地儿是去年MTF学长的介绍,加上听了几次讲座,觉得很不错,相比于其他留学中介,价钱也合理,所以决定去了。
说得矫情一点,这儿最大的收获就是让人学会要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既没有Design, 也没有UX的经验,也没学过相关的知识,只是喜欢HCI做的东西,还在犹豫要不要去尝试。
DongXin JJ说:你不去尝试,你怎么知道行不行呢?
然后我就带着零experience去申请了。
也因为申请HCI认识了一些人,感到非常开心。
除此之外,bby的班级大家也非常地团结,family版上时不时会看到一些奇迹的帖子。
尤其是在申请后期,JJ总会找各种同学来分享相关的联系教授和小秘的经验,让你倍受打击,深感自卑,然后振作起来去做事情。
另外,bby的往届学员和nancy JJ,总喜欢把申请比喻成追MM,什么如果追MM只是一个月发一次信息,别人怎么想,于是得到给教授发邮件要天天发之类的理论。
我一直不解的是,这个理论是为了表达联系教授跟追MM一样并不是一件很深奥的事情呢,还是想告诉大家追MM并不复杂其实就跟联系教授一样。
总之就是没上bby就没机会认识大家了,也可能就不申请HCI了,所以bby这个投资我是觉得很值的。
MSRA
MIT CSAIL的director曾经说过,MSRA的intern在graduate admission中,他们是best of best的。
在这里,我所认识的90%以上的本科生都在做申请,我可以说一下部分我所认识的在这边实习的本科生的申请结果:
USTC.ZQ -> Berkeley CS PhD
Fudan.WL -> Cornell CS PhD
Fudan.YS -> Stanford CS PhD
BUAA.WF -> UCSD, Wisc, GaTech, etc. CS PhD
BUAA.YY ->  UCSB CS PhD
RUC.CZ -> UMich CS PhD
PKU.AQ -> Harvard Stat PhD, Berkeley BioStat PhD
上面这些是我认识并且说过话,甚至在一个组里工作的实习生,至于那些更多的不认识的实习生(比如各种清华CS, EE)就更多着去了。
所以赶在申请之前,来这边实习,投中一至多篇顶级会议的paper,拿一封这边老板的推荐信,去做申请,可以说基本上是国内CS申请的最大杀器之一了。
当然,也不能完全迷信MSRA的传说,比如我就是一个赤裸裸的反例,在这边待了这么久还是没有paper。
我们大班依然有在学校实验室砍下UIUC offer的牛mm,和在清华实验室拿着CMU校友老板推荐信砍下UT-A, GaTech, CMU offer的大神存在。
所以自身实力才是最重要的,只是说MSRA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提升实力的平台,至于用得好不好就在个人了。
总结
没啥好说了,申请过程学到了许多,也想了许多。
总之就是,人生苦短,趁年轻尽量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吧。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吧。
所以我觉得考清华的学生,比保本校的学生,要崇高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