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晚上在Nugget看了这部出自二十一世纪福克斯蓝天工作室的电影,
开场看到一群五颜六色的鸟儿在森林跳舞的场景,
才顿时反应过来这就是大红大紫Angry Birds改编的电影。
电影主线较为俗套了,
主角是一只从小就被人类抚养长大的蓝金刚鹦鹉Blu,一只无法飞行的蓝金刚鹦鹉。
由于该鸟类濒临灭绝,来自巴西的科学家找到Blu的主人Linda,
让她带着Blu回到其故乡里约热内卢(Rio),与一只雌性蓝金刚鹦鹉交配以拯救该物种。
结果到了巴西之后,当地鸟类违法交易猖獗,
Blu和雌蓝金刚鹦鹉Jewel被拐走了,
然后一方是人类在不断寻找这对蓝金刚鹦鹉,
另一方是这对蓝金刚鹦鹉因为被铁链拴住而寻找解开铁链的办法。
途中穿插着热闹纷腾的巴西Carnaval,加上美不胜收的Rio景色和全民足球的场景。
最后Blu修成正果终于学会飞翔救回Jewel,然后离开了原先的主人回归自然,
Happy Ending。
电影本身笑点颇多,即使无法100%听懂也不影响享受一个半小时的观影过程。
亮点之一是男女主配分别是饰演Mark Zuckerberg的Jesse Eisenberg和甜美不可一世的Anne Hathaway,
最秒的是前者恰巧在片中配音的Blu就像一个青春期的技术死宅,
暗暗恋着美丽的Jewel,无奈自己不会飞翔,只能闹出一出又一出的笑话;
而后者则在片中为美丽自信骄傲的Jewel配音,
观看电影的时候仿佛能够从Jewel身上看到背后那个在断背山、普拉达恶魔里的小职员、糊涂神探中带有倔强气质的女孩儿。
最后Rio实在是一个美好的旅游城市,热情满溢的Carnaval,
骑着机车穿行在狭小的街道中,道不清数不尽的全民运动Soccer,
还有高高的基督石像在俯视着这座美丽的滨海城市。
希望这两年有机会能够在Carnaval的时候去一趟巴西。
你不是真正的开心
吃正宗的川菜是让人高兴的,锻炼出一身好肌肉是快乐的,
但是开心在哪里?
这几个星期,只要有机会都会和发哥,烨哥晚上十点至十一点之间,
在Hanover的郊外慢跑。
在农村上学的优势一下体现了出来,夜晚没有闹声,没有来往的车辆,
只有不知道哪里流过泉水的声音和不间断的蝉鸣。
远处夜幕下天地交接间依稀可见起伏的山脉,
马路两旁是闪烁着昏黄灯光的小屋。
虽然每次三英里或者四个半英里的路程稍长,
但是并不会让人感到太大疲惫,
反而是在学习生活中一个很好的放松方式。
我们常常在慢跑过程中聊天,
有一次我说道:“我觉得我的学术巅峰期是我的初中。”
事实确实是,如果让我选出一段我最开心的时光(对,是时光这个词),
我会犹豫一下后给出“初中三年”这个答案。
就像Mark Zuckerberg在他们的招聘宣传片中说道,
小公司虽然人少但是用户数也很少,大公司虽然用户多但是行动缓慢,
我们(指Facebook)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光。
小学就真的是什么也不懂,高中的时候各种烦恼和压力一直没有消停过,
当然上了大学(甚至研究生)之后,压力只有一天高过一天。
我现在最好的朋友是初中时候认识的,
初中的时候大家一起踢足球会一直踢到天黑,
打篮球也是初中开始的,还有网络游戏和周杰伦的卡带。
晚上回宿舍,大家会一起吃一碗泡面,会有人拿出复读机给大家放鬼故事。
同学过生日的时候大家会到网吧去打CS和踢FIFA(那时候实况还没有移植到PC上),
我依然对初一时候洛哥请大家到西海岸吃自助餐的生日记忆犹新。
没有来自学业(更没有事业)的压力,似乎一切的开心都是那么地纯粹。
人总是会长大的,高中之后从高一开始不离身的就是“高考”两字,
和一些似乎永远放不下理不清的情绪,
但起码那时候还可以跟在闪电阿波阿咪后面投投球,
偶尔还可以一起吃吃夜宵,
即使有时成绩不甚理想但也还看得过眼。
然后步伐越来越快,大一伴随着各种理学院的课程晕头晕脑就过去了,
大二开始打听系里的实验室,大三的时候每天抱着一本红宝书。
也是这个时候开始,人变得越来越拖延,
想做的需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多得自己已经应付不过来,
好像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心悄悄从身边溜走了的样子。
每天希望提高效率,每天晚上很晚睡,带着没能完成事情的悔恨,
GRE,TOEFL考得了一个看过去的分数,课程也都是差不多的成绩。
起码那时候还可以跟朋友在木生火吃只有我们三个人点的奇怪蔬菜起司。
然后就坐飞机出国了。
这边的节奏更快,梦想更大也看起来离你更近,
但是开心的时刻始终越来越少。
周末起床,我想破了脑子也实在想不出一件可以让我获得开心的事情。
周日过去又是新的一周,周而复始。
我承认人是会长大的,
据说有一种快乐叫做通过努力获得的快乐,
就像是博士生投中了顶级会议的论文,
创业家庆祝自己苦心经营的网站上市了,
程序员的项目受到同行的认同,
或者更直接一些,
能够在北京有一处自己的房子,恩爱的妻子和健康的家庭。
这都是大家不懈前进的目标。
但是这些快乐持续的时间,长吗?
博士中了论文之后会很快接着投入到下一个项目中去,
创业家上市之后需要更多地顾虑到公司的盈利,
程序员也不可能每天都沉浸在对自己已有代码的满足中,
不论怎样似乎都要为了下一个快乐而持续烦恼着。
当然,大部分人的观点都是:回头看走过的路,这些都是值得的。
那些辛苦,那些付出,所获得的回报,都是值得的。
这究竟是人类的本性,还是从小所受到的家庭,学校教育使然,
无从得知。
通过努力的快乐可以通过努力而获取,
但是纯粹的开心只是越来越少,也许很多人已经遗失了很多年了吧。
初中的时候在食堂吃饭有可爱女生坐到对面(仅仅一次)是开心的,
课程项目的完成和获得好成绩是让人高兴的,
在香港的时候下雨天在旺角找茶餐厅是开心的,
在纽约的时候站在帝国大厦的楼顶是高兴的,
有的电影让人开心,有的电影让人快乐,有的电影让人高兴,
有的人让人开心,有的人让人快乐,有的人让人高兴。
我会不断前进努力争取更多的快乐,
只是希望有时候不经意间能够遇到一刹那开心,
我会放在记忆里好好珍惜。
NYC at Boston
Foursquare成立于两年前,现在公司有六十个员工,网站有六百万用户。
Harry, Head of Engineering, 告诉我现在他们有三十五个工程师,
只有几个是最近才从学校招过去,别的都是有工作经验的,像他自己就是从Google(2004 – 2009)跳过去的。
Harry说他们现在拼命招人,计划年底达到一百个员工,我笑问硕士学位是否是必须的,
他说不用不用,我自己就没有硕士学位。
他问我说你在学校有没有特别的方向,我说我现在跟我的老板做人机交互的项目,
他马上说道这个很重要,因为我们的产品不像别的传统的桌面上的产品,
我们大部分的交互都在手机上,手机屏幕这么小,
如何显示用户最关注的信息,如何能够让用户以最快速度的签到,
这是我们很关心的问题。
Foursquare今年夏天招了三个实习生(包括BD),秋季计划至少会招一个实习生,
但还不确定。
我又问了一下他们是否有在未来对数据进行使用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来进行分析,
他说这是肯定会的,根据用户的签到可以猜到用户潜在喜欢的餐馆(活生生的Collaborative Filtering Recommendation System),
然后联系这家餐馆,可以做到广告的精确投放,
不过现在Foursquare还没有投放广告,还是集中精力在扩大用户群。
最后我走的时候,在用iPhone上的人人客户端,被他看到了,
他笑问你在用Foursquare还是Facebook(因为都是蓝色色调的app),
我说我在用国产的Facebook,叫RenRen,
他看了一眼说道,还挺像Facebook的(笑)。
Tumblr成立已经四年了,现在仍只有三十个员工,八个工程师。
它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他们招聘页面上一张张大大的纽约鸟瞰图,
上面写着“纽约市最好的工作”。
就这八个工程师维护的网站流量,排在了全美前三十,
每月的页面访问数达到了六十六亿
他们的VP of Engineering,Matt Hackett一身搭配整齐的衬衫仔裤,
见面一上来也是问我在学校做的项目。
我很好奇地问了他作为工程师头头的日常工作,
他说首先是管理这群工程师,确保他们好好工作,
然后是招聘,说这个占用了他三分之一的时间,
还有就是制订未来三个月或者半年的开发计划。
我问了他现在Tumblr的产品计划,
他说了一大串,举了一大堆数据,
核心就是一个词Scalability, Scalability, 还是Scalability,
增长的太快,总是想办法能够让网站跟上用户的节奏。
然后这两家公司都表达出了招聘时对Generalist的倾向,
希望新来的员工什么都懂一些,然后能够迅速学习相关技能开始工作。
我还问了关于开源项目的问题,Tumblr是否有自己的开源项目,
他们说现在还没有,不过将来是有的。
我问说像Facebook,Twitter这样把自己的许多工具开源出来的考虑是什么,
他就说Tumblr一开始的时候使用前两者开源出来的工具,得到了非常大的帮助,
所以现在他们也会把自己的工具开源出去,也可以帮助到后来有需要的人。
Tumblr随行的另外一位工程师Travis,一个月前从Facebook跳槽到了这儿,
我问他是什么让他决定从加利福尼亚飞到纽约来的,
他就说他从小就在加州长大,在那边上学,想换换环境。
我问他说在这边工作感觉如何,他说这一个月来非常好(笑)。
Travis在Facebook的时候是Operation Engineer,来到Tumblr之后听他的描述,
主要还是负责在分析log,建立sitemap之类的工作。
其实我关心的问题有两个,
一是在创业团队工作的时候,真的会或者要如何去使用各种开发模式?
二是他们的工程师有多高的自主权(大家都听说过Facebook的传说)?
所以我也问了他很多关于公司里工程师与工程师之间,工程师与产品经理之间的互动的问题。
可惜没听得和明白,囧。
倒是Foursquare的模式很让人心动,就是任何人对产品有想法都可以写便签纸贴在墙上,
产品经理或者工程师可以去摘下来写上自己的名字,道:
XXXX正在开发这个项目。
最后总结一下,纵观全国,个人感觉还是纽约客们的口音听得最清楚,
稍微说得不清楚一点哥就表示非常不淡定,
不过天宇说暑假实习回来之后口语听力会大大提高,
所以非常期待。
今天去Boston顺便去了趟MIT,上一次是晚上去的,这次是白天。
在Media Lab的老楼(大白方块)里面看了一个艺术展,可惜大部分的研究组已经搬到新楼去了,
新楼门口明确写着谢绝参观,凭借MIT学生卡入内。
于是去参观了一下CSAIL的总部Stata Center,
发现里面一楼还有一个不小的咖啡厅,然后Berkeley来的M. Jordan正在给talk,
稍稍逛了一下就出去了。
还在附近的著名台湾菜馆“木兰”吃了晚饭,
5.95一份的排骨饭,排骨炸的很香就算了,份量还不少,
还配有卤肉就算了,竟然还有一个十分入味的卤蛋,
Cambridge的学生真幸福啊。
最后从开会的地方往地铁站走的路上,偶遇Google Cambridge的大招牌,
想起来当时Pittsburgh HR还问我说要不要forward我的简历到这边,
就这样了。
程序员的咖啡馆
1. 引言
在知乎上有人问了豆瓣创始人阿北这么一个问题:”听说您最早做豆瓣时,经常自己去咖啡馆写代码?您是否觉得在咖啡馆里写代码比在家里或者办公室里更有激情呢?”
阿北亲自给了回答:”是上午在家写代码写闷了,下午出去透透气。一个人写代码时间长了,会有想在人堆里打个滚的冲动。咖啡馆不错,可以抬头看各色人等。有时候还能听到邻桌八卦。有一次还碰到过说英语的国际骗子。”
想到之前看到的一篇文章说,有人做调查问哪儿人的办公效率太高,
“家,咖啡馆,公园,图书馆……”什么样的答案都有,
惟有办公室不在清单里面,突然间办公室俨然已经成为了工作效率最为低下的地方。
今天看了阿北的回答,结合自身的经验才明白,是因为在同一个地方待了太久,
工作效率持续下降的缘故。
2. 北航的雕刻时光
于是我回想起自己的本科时光,如果在新主G座的Lab待得太久了,
可否找到另外一个coding的地方呢?
第一反应就是那亮闪闪的图书馆,
可是仔细一想每次去图书馆的经验,基本完全就是在抱侥幸心理,
因为母校占座成风,正常情况这儿是没有位置给你坐的。
那时候主M楼还没有WiFi,于是只有一号二号三号和四号几栋有历史的自习楼成为了其他的选择,
可仔细再一想,在这些地方的WiFi仍然极其不稳定,而且电源的位置也极为难以获得,
于是也难以成为持续coding的地方。
我的思路顺着往下,突然意识到在北航这么一所学校的校园里,
竟然有一家雕刻时光,这是如此奇葩的一对组合和存在啊!?
北航的校园里有一家雕刻时光!?
这也是我写这篇日志的原因,
我想请问各位北航的校友和在校生是如何看待这所雕刻时光的?我先说说自己的看法好了。
在大四我开始实习之前我从来没有去过这家咖啡馆,只听别人说过这儿挺贵的,
后来事实证明确实不便宜,尤其是在一所大学里面。
第一次去是跟MSRA从台湾来的实习生阿杰去看杨德昌导演拍的《一一》,很有力量的一部电影。
我在学校的时候这儿常常在豆瓣同城有组织放电影的活动,这个角度上来说我觉得这儿还是蛮有意思的。
第一次街旁也是在这儿听杨远骋学长介绍的,那一次的咖啡也是学长用团购券请的。
3. 程序员的咖啡馆
真正较为集中的在咖啡馆写程序是在街旁的时候。
周末不上班的时候和Catt为了赶进度,又担心受到宿舍他养的猫的骚扰,
我们就会每个人各扛一台笔记本到咖啡馆去干活儿 ,
每每这个时候,可能是因为觉得要对得起咖啡或者绿茶的价格,
干活的效率特别高,基本就一直保持在coding coding的状态。
可能也是因为不想让旁边的路人看到我跑来这儿是上校内来了。
那是一段很快乐的合作时光。
4. 结尾
最近时常感到在Lab待得时间太长,效率也和在Lab的时长成反比例关系。
才突然想起,Dartmouth的图书馆这么多,也没有占座的人,为什么不在图书馆工作,
而且小小三个Block的downtown,大大小小的咖啡馆也至少有5家以上,
还是少在Lab待着好了。
ps, 在咖啡馆工作的Coder请备好电池强力的laptop,比如一台轻轻松松WiFi 5小时以上的M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