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MSRA面试了。
今天托福成绩出来了,当即决定二战。
今天跟高中一同学打了将近一个半小时电话。
今天去沃尔玛买了一箱子和一箱子的食物。
今天四肢乏力,轻微发热症状。
今天星期五,又迟交BBY的作业。
ps:WordPress更新一次我写一篇日志,汗······
Personal Statement
周日考完托福之后,一连三个晚上都在跟公鸡、肥仔他们聚会。
周日是安恬来北京,阿咪进城,然后看了场《大内密探灵灵狗》,超烂的一部电影,不堪回首的观影经验。
周一是隔天闪电要离开北京了,出来吃了个饭后,去网吧打dota踢实况。
周二的时候他们说要看《Up》,结果叫我出去的时候已经太晚了只好到木生火那儿聊天。
昨晚聊完天之后已经两点多了,我又回到实验室接着写我的PS。
对于我这个无科研背景,GPA不突出,又对专业调研做的不够的人来说,这真的是很折磨人的一件事情。
逼不得已只好扯一些有的没的的大白话,最后凑了五百来字交了上去。
今天被dxjj批评了,说我这不是自欺欺人么? 让我回来好好想想,好好想!!!
实验室的os搞得我已经有点郁闷了,那天看到zhy学姐的简历真是让我自卑到不行。
就像今天WTM上,csw同学说的:我看起来一脸迷茫。
杀T归来
这篇加上之前写的这篇《杀G归来》,可以合成一篇叫做作《杀-留美考试-归来》。
下面就说说这一次考T的经验和教训吧,学习time同学日志里的话: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正式开始准备应该算是三个礼拜前吧,就是从杭州回来以后上了第一节bby课后的那个星期。
周一的时候从淘宝上买了一本OG,一本Barron和一本Delta。
在等书寄来的几天里,我在太傻上阅读着大家的备考经验。我惊讶地发现大家的说法如此不一,但我基本上都是挑以”一个星期搞定…”,”…速成”,”懒人非牛人备考方法”,”112分…”等等为标题的帖子进行阅读。结果十来篇帖子看下来之后还是一点头绪都没有。
就在我没有头绪的时候,书寄到了。
怀着憧憬的心情第一次打开了OG,当时记得是每天看OG上的一个section,一个礼拜剩下的时间把OG看了一遍。其中还把阅读和听力的练习题做完了,感觉相当不错。后来证明这是完全的错觉。
我的计划是第二个星期做一做各个section的单项训练,然后第三个星期做模考和看机经。
结果由于第二个星期bby的课程实在是太刺激了,我做作业做的太投入了,一不小心就忘了我再过不到两星期考托福的事实。
其实说忘了也不太适合,主要是因为口语。考过T的大家都知道,口语是最需要练一练的,因为读、听、写的考试形式已经被我们中国考生考到烂了,唯有没遇到过口语。
我第一次做OG上的口语题时就被雷到了,找不到时间的感觉不说,完全不知道说些什么。当时就琢磨着要好好地专门地练习口语。
可是问题马上来了,到哪儿去练习口语呢?在实验室怕打扰旁边的人,于是决定回寝室。可是书和笔记本都太nm重了,每次临走前想到第二天还要带回来,于是…直到有一天终于把东西带回宿舍了,心想大家都在打游戏,我在这儿练习口语不是影响到其他人了么?于是决定还是回实验室练,大不了说小声一点好了。
就这样在别扭中一个礼拜又过去了。
终于在上个礼拜周末的时候,我从illusion中清醒过来。因为就像time同学这样的大牛(四级620+,六级640+,托福112)都花了一个星期时间来准备,回忆了一下自己的四六级成绩,顿时掂明白了自己有几两重。
所以我做出一个决定,到图书馆的六层练习口语。
结果当我把那些音频都传输到我的Nokia N810里,鼓起勇气背着厚厚的delta来到六层时,费劲周折找到一个位置坐下时。我发现我忘带耳塞了,于是那天又做了一个早上的阅读。
后来的两天里我分别做了delta上的口语和听力。
我记得看过一篇日志说delta和barron其中一本的听力是非常bt的,根本不是考试时的水平。
所以当我发现delta的听力比og上要快许多时,甚至超出我可以掌握的范围时,我自然而然地认为那篇日志说的是delta。
口语的前两题也在我地不断练习下逐渐找到了感觉。之前听过别人说这两题可以通过准备一些段子来准备考试,后来发现其实没必要,因为问的问题大多数都非常容易回答,很容易就可以想到三点理由,加上45秒实在说不了啥。更重要的是,我实在没有时间来读那么几十道题然后去准备一些万金油的段子。
接下来就是这个星期了。
头两天还是一样每天练习听力和口语。
经过来回的做题,我无奈地承认这个结论:听力实在不是一个一两天就可以提高的东西。
然后口语的后面四道题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当时听懂的比率。
为什么只是不断练习听力和口语呢?
因为从我能够获取到的信息资源是:“阅读和写作都很简单”,“写作我都没练过,直接上考场了”等等。尤其对于阅读在做了一个那天因为忘带耳塞做了一个早上的delta之后更是坚定了我心中的想法。
但我心想:为了保险起见,还是练一练写作吧。
当我试着做delta上综合写作题的时候,我傻了。就是那种要求150词我发现自己只能够写50词左右,还是在我听得比较清楚的时候。
加上口语的4、6题,我终于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对于lecture的材料我找不到文章的脉络和points。许多时候就算听懂也不知道怎么说和怎么下笔。
于是我上网去查模板,对这几道题进行反复地练习。
前天(周五)我第一次用barron的光盘进行了模考。其实这次模考并不太像真正的考试,因为我早上起得比较晚,做完阅读听力之后已经到了吃饭的时间,加上Test 3有听力加试。
而且我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就是那篇帖子上说的bt听力题是barron而不是delta。
在这多重惊吓下,考完前两个section后的我是又饿又困,所以我决定回去吃个饭睡个午觉。
睡醒后回到实验室接着我的模考(这时候我已经不在乎在哪儿练习口语了),发现对于口语的4、6题和综合写作依然不知道如何下手。倒是第一次独立写作(也是考前的最后一次)写得还挺爽的,经过AW训练出来的就是不一样。
下午考完之后本来打算晚上把听力(9个段子错了13道题)、口语和写作的几个段子再听一遍的。
结果当天实验室学长说今天有福利,晚上出去吃。800块的预算七个人吃,于是大家开始上网去查找各种饭店,为了不扫学长的兴,我就答应了他的要求。我最讨厌就是该学习的时候心不在焉了,因为此时心不在焉已经无法控制,于是我将状态转换成非学习时间。当天我们吃的还蛮爽的,印象中吃了两轮,一开始点的菜吃完了大家觉得不尽兴又点了一轮。结账的时候820+元,就在我心想每个人还得出个6、7块钱的时候,学长说其实预算有1000元,800元只是一个预期的消费。吃完后大伙儿又在饭店外下棋下了半天,回到实验室后耐不住同学的要求又打了两盘dota,打完之后把出去吃饭前没看完的“国光帮帮忙”给看了,这时我发现已经十二点半了,赶紧回宿舍。回宿舍后把累积了一个礼拜的衣服都拿出来洗了,因为第二天要去bby上课,于是在水房又洗了个澡,洗完澡后头发没干于是用手机从网上下了部王朔的短篇小说《空中小姐》给读完了。小说讲了一个爱情故事,最后还是个悲剧,让我难过了好一个晚上。
第二天(周六)早上去上了bby的课,本来打算下课后直接回实验室看托福的,因为周日就要考托福了嘛。但是在同班同学劝我回去睡个午觉,因为休息好了做事情才有效率,我想了想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于是采纳了他的建议。
晚上回到实验室之后对着答案和script把周五模考的题回顾了一遍,又接着继续练习口语的4、6题和综合写作,悲剧的是知道我离开实验室时仍然感到无从下手。
我心想考试的时候应该自然就会了吧。
为了看美国机经,7点钟我早早地从床上爬了起来。吃完早餐来到实验室时已经八点了,把美国机经看了一遍,准备了一下上面的口语题,记了一下综合写作的几个点。我开始看加试的机经。
看完各种机经后时间也差不多了,但我想起time同学的经验,于是我在实验室坐着等到九点二十的时候才下楼(考场就在靠近我实验室正下方的房间)。抄了一个不透露考题和不作弊的宣言后我坐在那等着,抱着听到别人口语的期望我是倒数第三个还是第四个进入考场的。
一上来大家都在试音,所以做口语的时候感到有些懵,三篇文章基本上都是压着点答完了问题。
接着是听力,几个lecture的段子的题目都很不确定,汗···
加试听力是那几个经典的段子。
可是由于听力我做的太快了,我发现当10分钟休息的期间只有一个离我大概半个教室远的女生在念口语。虽然很大声,但是我实在听不清她在说什么。
休息结束后,我很紧张,因为我马上就可以知道有没有碰上机经了,要知道六个口语题我都准备好了啊。
可惜没碰上。
不过还好,前两道题说的还蛮自信的。直接导致后面四道题都听明白了。
综合写作也很简单,不论是阅读还是听力材料,思路非常清晰,写得那叫一个畅快,我稍微收敛了一下写了大概230+单词。
最后独立写作就不说了,哥毕竟是练过AW的。
没想到结果是一开始担心的口语和写作感觉不错,反倒阅读和听力忐忑不安。
不论如何,我的第一次T(当然希望是唯一一次)已经结束了,接下来等成绩出来再说了。
我又要开始赶bby那些刺激的作业了,哈哈~~~
面对困难
发现自己面对困难时,本能(或者说默认)的反应是“闪”。
还有不到三天的时间就考试了,但是每次做口语题时都很不满意,然后很本能地打开电脑上网、打游戏、读blog……
ps:呼唤fanfou的归来
沪杭五日记-Part2
7.6傍晚 浙大玉泉校区
在K89路公交上,天空开始断断续续地下起了绵绵细雨。发现“绵绵细雨”这个词就是用来形容杭州的雨的,街上的路人似乎都有了默契一般,并不撑伞,即使他们手中是有伞的。在公交车上把《回眸》downlaod下来回顾了一番,想到马上就可以看到传说中美丽不可方物的西湖,心里头不禁一阵兴奋。
坐了将近50分钟的车,终于来到了zju的玉泉校区。还没进门,已经感觉到校园的古朴之气。
之前已经听同学说玉泉校区傍山而建,果然进了校门之后直走就是一个不断往上的斜坡。校园里面很暗,太阳已经在山的另一段了,可是路灯还没有开。接着往前走是浙大的图书馆,依然是给人年代很长的感觉。再往前走来到一个围墙面前,可以依稀看到学校后面山的轮廓,墙上有个小门,我就没有再往前走,因为校园里灯光实在太暗,所以只好原路返回。
7.6晚上 西湖苏堤
浙大出来之后天已经完全黑了,其实玉泉校区已经处于西湖风景区内了,我的计划是想去看看西湖东侧的音乐喷泉。
沿着浙大路和曙光路往前走,来到了岳王庙。此时岳王庙已经关门了,不过还是可以看到庙前两个柱子上岳飞的诗词:“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不禁遥想当年岳飞为了国家与金人抗争的场景。
岳王庙对面是张艺谋导演的“西湖印象”,问了一下票价要220,远远超出我心中20的价格上限,于是只能在入口之外远远观望里面的光影。
这时候天又开始下起绵绵细雨,我沿着公路往前走,来到一处写有“苏堤”的路牌,我毫不犹豫地拐了进去。
沿着苏堤往前走,左手侧就是逐渐呈现在我眼前的西湖。我马上走到离湖最近的岸边,近到我可以触到西湖湖水。这也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完整, 仔细地观看者传说中的西湖。
原谅我的词穷,我只能用“实在是太美了”这样的词语来形容西湖,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期盼能够将眼前所见永远留在记忆里。
我想了想,跟我见过的“水”相比。上海的外滩就像是打扮时髦的女郎,北京的什刹海则让我感觉到更多的是它的商业气息,而只有西湖就像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小家碧玉。
当时还是晚上,光线只来自苏堤两岸的路灯和湖对岸的街灯,加上不曾停的细雨,远处可以依稀看到雷峰塔的轮廓,整个西湖散发着一种神秘和安静的气息。
我不禁沿着湖边的路一直往前走去。
沿着湖边,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刚好可以容纳两个人坐下的长凳。其中的许多坐满了人(因为下雨凳子已经被打湿,所以很少看到有一个人坐着的凳子),不禁畅想:浙大的男生追女生带来这晚上散散步做下来聊聊天,那是何其有杀伤力的约会方式啊。
走了一会,又回到苏堤的主路上。路上有在散步的爷爷奶奶和骑自行车的路人,感觉骑自行车的人都很开心,可能是因为自己只是穿了一双拖鞋的缘故吧。再往前走一段路,开始感到有些累了,但是因为已经走出一段距离,回头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所以只好硬着头皮往前走。
也不知道走了多久(本来fanfou上记着的),终于走下了苏堤。鉴于上次游故宫的教训,马上拦下看到的第一辆出租车打道回府。
在车上,看我拿着地图,司机特地带我走风景区的路线。沿途还不断称赞杭州空气如何如何好,上海北京如何如何不济,浙大如何如何的好。西湖周围一带的公路已经跟当地的景点融在一起,路的两旁随处可见景点的牌子和永不间断的柳树,风通过车窗吹过我的身旁,我想:在这儿开出租车也是一种很好的享受吧。
to be continued……
照片更新:http://www.flickr.com/photos/alunwk/sets/72157621152919577/
little contribution to gxemul
gxemul是一款支持多种体系结构的开源的模拟器,这学期一直在使用它来做我的操作系统(基于mips)实验。
上个月的时候发现新版本的gxemul有一个功能不能够使用,遂写了封email给作者,没想到他竟然回信说那是个bug。
今天上官网看更新记录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了change log里,觉得还挺有意思的。
有图有真相:
网页链接:http://gxemul.sourceforge.net/gxemul-stable/HISTORY.html
沪杭五日记-Part1
昨晚11点左右完整抵达344宿舍,宣告这次出游的结束。
这次出游历时五天,三天杭州,一天上海,还有一天是在火车上度过的。
沿途所见所闻是一定要记下来的,因为饭否down掉了,所以这次得依靠记忆进行意识流写作。
7.5下午~7.6上午 T32硬座
出游应该从乘坐火车开始写起。
这次的乘车经历应该算是还蛮不舒服的,硬座票买的时候我应该想到暑期会有很多人的,上车的时候确实小小雷了我一下,如果给我选择的话应该不会再选择超过4小时的特快硬座票了。
从北京到杭州特快车需要将近16个小时,我用来消磨时间的手段包括:阅读杂志《足球周刊》和《看电影》,读书《微软梦工厂》,听广播剧《第一次亲密接触》,听歌,闭上眼睛休息。本来计划里还包括使用手机看电子书的,但是由于手机电量不足,担心下车后与lxl同学失去联系,所以不敢怎么使用手机。
《微软梦工厂》一书是MSRA为了纪念10周年院庆邀请院里面的工作人员合著的一本宣传手册。我印象最深的是里面有一个MIT毕业的研究员将另外一个同学称呼为“天才”,说他硕士阶段就发了5篇ICCV & CVPR(该“天才”同学在MIT攻读博士学位)。看到这里我想到了两点,1.原来“天才”是可以用发paper来定义的;2.即使现在的能力不足以申请到顶尖学校的Ph.D Program,从现在开始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大四+硕士阶段),相信3~4年后也并不一定会比上面那位同学差了。
16个小时也在我睡睡醒醒的过程中晃了好久才晃过去。
7.6上午 杭州
下了火车后坐杭州的B2快速公交从火车站来到了浙大紫金港校区。
lxl因为上课要点名来不了,但她的同学已经在车站处等我,他骑车带我到了住的地方。经过了一个下午加晚上的折腾,将东西整理好之后马上洗了个澡躺在床上休息了一会。
同时也跟lxl的同学聊了起来,他是学光电的,同样准备在出国,这段时间在准备电子科技比赛和toefl。过了一会我们肚子都饿了,他是没吃早餐,我压根就啥都没吃,等lxl下课之后,他又骑车带我向浙大的食堂驶去。
7.6中午&下午 浙大紫金港校区
这是我第一次来浙大(废话,原来都没来过杭州)。
刚进校门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大,一进门就感觉整个校园很空旷。xmr同学跟我说浙大紫金港校区是新建的一个校区(相当偏僻),还在建设,以后会把这儿作为主校区。完全建成以后是thu的两倍大,我看也差不多。他接着说道:左手边是教学区,教学区分为东区和西区;右手边是生活区,食堂、宿舍啥的都在那边。
然后他骑车带我往右手边驶去,一路上就像公园一样,校园里面有个小湖,沿湖的小路都修得跟公园一样。这儿的宿舍楼是按区划分的,分别为:蓝田、青溪、白沙等等,每个区又分为1栋、2栋等等。然后就来到一个很大的建筑前,原来是他们的食堂,后来据lxl说这是亚洲最大的食堂。在里面等了一会后lxl同学也来了,据上次新东方课有将近5个月没见面了,第一感觉是换了个发型,人还是相当漂亮的。一见面就让我一定要在杭州好好吃,让我养胖了回去,汗···
吃完了之后一出门,一出食堂的门,太阳光就赤裸裸地洒到了我的身上,那叫一个难受啊,当即跑回住处休息。这算是第一次感受到杭州的热吧,没想到更热的还在后头呢。
等太阳稍稍偏向西面之后,到xmr的宿舍还了自行车,借了把伞。据说杭州的天气飘忽不定,后经过鉴定此言不虚。
这么nice的教学楼,这么nice的食堂,宿舍楼自然也是相当nice的,从外面看建筑就像是某某小区。空调、洗澡设施一应俱全,相比之下buaa的后勤实在是唉~~~
趁着太阳还未完全落山,步行浏览了一下这个紫金港校区。因为是新建设的校区,规划得相当好,教学区和生活区隔湖相望。教室从外面看给人的感觉非常现代化(不知道为什么当时会有这种感觉)。然后图书馆、行政楼、学生活动中心、体育馆等建筑一应俱全。
可以看得出来zju的野心是有的,整个浙江就这么一所大学可以闪亮闪亮,相信政府也投了很多钱。相比于北京的学校,那就难得多了,这么多学校,地皮又紧张,不可能像zju这样到一个地方划出一片地凭空重新建一所新学校出来。要我是buaa的校长,一定不扩招,缩减人数和院系,突出特色专业,提高教育质量。princeton univ. 也就7000+的学生,谁敢说P.U不刁?不过紫金港校区面积大倒是大,后勤、环境等确实都非常不错。不过可惜依然少了一份时间的感觉,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校园里面树都不高,更谈不上茂盛一说,不过100年之后如何就很难说了,所以我说的zju的野心是相当有的。
于是很期待zju最老的玉泉校区,带着期待乘上了通往玉泉校区的公交车(这一路公交的的起始点就是zju的两个校区)。
未完待续……
照片在此:http://www.flickr.com/photos/alunwk/sets/72157621152919577/
临行
再过三个小时就坐在开往杭州的T32火车里了。第一次自己背上背包去旅游,所以心里是按捺不住的小兴奋。
这次去杭州想看的地方有:浙大,西湖和西溪。还有什么好玩的地儿大家给推荐推荐啊~~~
在杭州会待三天,然后周四的时候去上海看场话剧。在上海订了一个晚上的青年旅社,据说离外滩很近。
昨晚的时候GRE成绩出来了:1310+3.5。
跟我模考的成绩差不多,所以并没有太大的意外(倒是挺意外许多人cong我)。一个不高不低的分数,不会高到因为G成绩被某个学校青睐,也不会低到因为G成绩而被刷掉。看到这个成绩也算是一个鼓励吧,又向目标靠近了一步,接下来应该是准备T的考试和专业方向的学习了。
最近一直在统计CHI 2009的paper,一年收了277篇paper,还有别的某领域顶极会议会收这么多的paper么?
CMU在这个方向真的很威武,不论老师还是学生做的project都很exciting。
《暖暖》
很抱歉,用这个标题来写一篇故宫的游记,未免感觉有贬低故宫之嫌。可是不论如何,都是因为这部小说让我在三年来第一次产生如此强烈去故宫的冲动,加上在游览故宫的时候感触最深的也是小说中提到的几处,于是“《暖暖》”就成了这篇游记的标题。
这是我第一次去故宫,离他最近的一次是大一还没开学的时候舅妈带我来到了端门,那次恰巧碰到国旗护卫队降下国旗。后来就一直没再靠近过,只是偶尔会路过天安门。
对于故宫,一直保持着一种敬畏和神秘的感觉。对于历史文物,我总是会去想象几百或者几千年前它的样子,和当时与它接触的人们。对于故宫,这种好奇心尤为强烈。虽然在各种影视作品中看了无数遍,不说那些自己搭建场景的制作,即使实地取景,人物的形象,依然让人感觉相去甚远。
直到这次读了这篇小说,里面对男女主角在北京游玩的描写,不禁让人神往,终于下了决心。
早上不到5:00的时候就自然醒了,好像是因为忘开风扇被热醒了。可是开了风扇之后仍然睡不着觉,只好打开我的ipod,在陈绮贞的声音下才稍微有了些睡意。7:30的时候手机响了,匆忙的收拾了一下东西,准备走的时候舍友问我去哪,我说故宫,他问跟谁去,我说自己一个人,他问没叫上小学妹,我说我也想可别人不是要去军训嘛。
在去南门坐地铁的路上,校园里已经到处都是穿着迷彩的学弟学妹,心里不禁邪恶地感到丝丝幸灾乐祸。
将近9:00的时候从地铁站出来,天空浓浓的不明物质完全挡住了热烈的阳光,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惋惜。
穿过天安门,端门来到了午门前。买了张学生票和一张地图,还租了一个电子导游器。一个可以挂在胸前的牌子,插上耳机之后到了相应的景点,王刚就会开始给你解说。
穿过午门的验票口就正式进入故宫博物院了。
正前方面对的是太和门,太和门据说是当年明朝时候皇帝早朝之地,当然是对于比较勤奋的皇帝。
穿过太和门是一个大大的广场,正前方则是整个故宫最高级的建筑-太和殿。在故宫如何判断一个建筑物的等级,可以数该建筑物屋顶两侧小兽的个数,太和殿两侧各有11个小兽。在接下来的游览中,我特意注意了不同建筑的小兽个数,确实远少于太和殿的个数。太和殿作为最高级的建筑,也是皇帝举办大型活动的最主要场所,太和殿也被称为金銮宝殿,总之就是权力的最高象征。
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被称为三大殿,三者都建筑在整个故宫的中轴线上。其中保和殿也是清代举行殿试的场所。
保和殿之后是一个长廊,长廊以南被称为外殿,也就是皇帝平常处理国家政务之地;长廊以北被称为内廷,即皇帝日常生活休闲之所。回来后孟永说,整个内宫中,只有皇帝一个男的有sex ability。男的除非当上皇帝和割掉小JJ,否则一辈子也没有机会踏进内宫半步(这段内容后来上网查证发现有误)。让人不禁畅想皇帝寂寞的生活,感慨韦小宝的幸运。
直走穿过乾清门,第一个来到的就是乾清宫,宫内正挂一“正大光明”匾,相当的有气势。接着往前走是交泰殿和坤宁宫,这两个地方都跟皇后有关,可见内廷的故事已经逐渐贴近于皇帝的个人生活。
穿过坤宁门就来到了御花园。踏入御花园,第一个进入我视野的就是两棵交叉生长的古树。仔细一看,正是《暖暖小说》中提到的“连理枝”:
“最後走到御花園,連理樹因積雪而白了頭,但始終緊緊擁抱在一起。
連理樹依然是純真愛情的象徵,無論夏冬、無論青絲或白頭,
努力提醒人們純真的愛情是多麼可貴,值得人們歌頌。
如果有天,世上的男女都能以純真的心對待彼此,
又何需連理樹來提醒我們愛情的純真?
到那時連理樹就可以含笑而枯了。
所以連理樹現在還活著,因為人們還需要被提醒。”
– 《暖暖》
看到第一个小说中提到的景观,不禁感到兴奋,用相机匆忙拍下照片。
御花园许多地方都在维护,随处可见大棚和施工人员,让人难以想象当年皇帝、嫔妃们将此地当作休闲、欣赏之用。
看完御花园,中轴线的景观基本已经游览完毕,接下来的目标是西六宫。
西六宫分别为:储秀宫、咸福宫、长春宫、翊坤宫、永寿宫和太极殿。这儿听到的大多数是关于慈禧和各嫔妃之间的故事。西六宫的南面即是养心殿,历史上著名的垂帘听政就发生在这个地方,现今仍保留着小龙椅-帘子-床的格局。
看完西六宫又回到了乾清门前的广场,接下来看的是东六宫。
东六宫分别为:承乾宮、景仁宮、钟粹宮、永和宮、延禧宮和景阳宮。这儿依然大部分为嫔妃们的住所,在这听到许多宫内各种权力斗争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景仁宫即是康熙出生的地方。东六宫以北有一口珍妃井,即是当年慈溪推下珍妃的地方。这是第二处我记得的《暖暖》中提到的故事。
看完东六宫又绕回乾清宫,剩下的就是东面的一些建筑了。
首先最大的就是仅次于太和殿的10级建筑-奉先殿。这个地方当年是被用以祭祀祖先,现已改为钟表馆,只能通过仰视它的天花板来想象当年的情景。然后来到的是九龙壁这是第三处《暖暖》提到的地方,我也照了好几张照片,感觉跟北海公园的九龙壁很像。之后参观了珍宝馆,听导游说“玉”是国宝,不信你数数“国宝”两个字有几个“玉”就知道了。馆里有一对玉镯子是“玉中之玉”,为当年慈禧所戴,价值100000000人民币,我对其猛照了好几张相片。接着游览的地方是乾隆花园,很精致的一个后花园,而且游客非常少,非常的安静。参观完养性殿往后走看到的就是北京最大的戏台:畅音阁。畅音阁高三层楼,为当年皇帝看戏之地。畅音阁对面的阅是楼则是皇帝的坐位,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真是极品的观影位置。
之后就没啥了,还了解说器,出了神武门,照了几张相,这次故宫之行就算是结束了。
看完故宫,最大的感触就是:累!但是说实话因为许多屋子和地方都没有对外开放,所以其实游览的部分并不是面积很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自己拿着地图在不断地绕路,汗···
另外,随处可见正在进行维护的工人们,心想不论如何维护,故宫也不可能回到当年的样子啦,就算建筑一样也是“物是人非”,难现当年的皇权至尊之景。我想起了有一次看到的MSRA海报上一个女生说:我的梦想是发明时光机。
这也算是我的梦想吧。
ps:最后花了3个小时才回到学校,真把我累坏了。
ps2:flickr免费用户竟然有200张照片的限制,回头升级为pro好了。
ps3:实时记录在这儿http://alunwk.fanfou.com;相片(部分)在这儿http://www.flickr.com/alunwk
ps4:最后因为篇幅和时间的原因,没能够写一些关于《暖暖》小说本身的内容,过段时间会专门写一篇来讲痞子蔡的小说,敬请同学们期待哈!
不会考试
明天最后一门接口考完以后,整个本科阶段的绩点学分基本上也算是告一段落了。
回望这学期大大小小十来场考试,除了网络实验,别的都不尽人意。
接口实验到现在为止都对结果惴惴不安,虽然那个星期要考GRE是个不小的借口,但是抽到“8255+0”方式都没做出来,实在很对不起那些抽到8259的同学。网络理论和经济管理也就那样了,会做的一部分,不会做的也给它写满了。倒是体系结构考试有道题实在错的不应该。然后就是今天的操作系统了,本来觉得这学期学的最多的就是这门课了,结果考完感觉还不如昨天的经管,真cao了。
自从大二下学期模电考试成绩出来之后,我就下定决心每门科目都要好好学,把该拿的学分都拿到。结果大三上学期期末的时候数据库绩点没有到1.5让我感到非常的莫名其妙和怀疑。一门课,上课较为认真地听讲,作业按时完成,考期的时候对着重点非常认真地复习,还做了几套卷子,结果依然没有达到自己理想的成绩。让我怀疑,难道真的我已经丧失了广大中国学生最擅长的考试能力了么?
当这个想法从我脑海里冒出来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灰心,这要我咋办啊?
还好本科阶段的考试已经进入倒计时了,而且我又不考研,不过还是让考试能力快快回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