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T归来

这篇加上之前写的这篇《杀G归来》,可以合成一篇叫做作《杀-留美考试-归来》。
下面就说说这一次考T的经验和教训吧,学习time同学日志里的话: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正式开始准备应该算是三个礼拜前吧,就是从杭州回来以后上了第一节bby课后的那个星期。
周一的时候从淘宝上买了一本OG,一本Barron和一本Delta。
在等书寄来的几天里,我在太傻上阅读着大家的备考经验。我惊讶地发现大家的说法如此不一,但我基本上都是挑以”一个星期搞定…”,”…速成”,”懒人非牛人备考方法”,”112分…”等等为标题的帖子进行阅读。结果十来篇帖子看下来之后还是一点头绪都没有。
就在我没有头绪的时候,书寄到了。
怀着憧憬的心情第一次打开了OG,当时记得是每天看OG上的一个section,一个礼拜剩下的时间把OG看了一遍。其中还把阅读和听力的练习题做完了,感觉相当不错。后来证明这是完全的错觉。
我的计划是第二个星期做一做各个section的单项训练,然后第三个星期做模考和看机经。
结果由于第二个星期bby的课程实在是太刺激了,我做作业做的太投入了,一不小心就忘了我再过不到两星期考托福的事实。
其实说忘了也不太适合,主要是因为口语。考过T的大家都知道,口语是最需要练一练的,因为读、听、写的考试形式已经被我们中国考生考到烂了,唯有没遇到过口语。
我第一次做OG上的口语题时就被雷到了,找不到时间的感觉不说,完全不知道说些什么。当时就琢磨着要好好地专门地练习口语。
可是问题马上来了,到哪儿去练习口语呢?在实验室怕打扰旁边的人,于是决定回寝室。可是书和笔记本都太nm重了,每次临走前想到第二天还要带回来,于是…直到有一天终于把东西带回宿舍了,心想大家都在打游戏,我在这儿练习口语不是影响到其他人了么?于是决定还是回实验室练,大不了说小声一点好了。
就这样在别扭中一个礼拜又过去了。
终于在上个礼拜周末的时候,我从illusion中清醒过来。因为就像time同学这样的大牛(四级620+,六级640+,托福112)都花了一个星期时间来准备,回忆了一下自己的四六级成绩,顿时掂明白了自己有几两重。
所以我做出一个决定,到图书馆的六层练习口语。
结果当我把那些音频都传输到我的Nokia N810里,鼓起勇气背着厚厚的delta来到六层时,费劲周折找到一个位置坐下时。我发现我忘带耳塞了,于是那天又做了一个早上的阅读。
后来的两天里我分别做了delta上的口语和听力。
我记得看过一篇日志说delta和barron其中一本的听力是非常bt的,根本不是考试时的水平。
所以当我发现delta的听力比og上要快许多时,甚至超出我可以掌握的范围时,我自然而然地认为那篇日志说的是delta。
口语的前两题也在我地不断练习下逐渐找到了感觉。之前听过别人说这两题可以通过准备一些段子来准备考试,后来发现其实没必要,因为问的问题大多数都非常容易回答,很容易就可以想到三点理由,加上45秒实在说不了啥。更重要的是,我实在没有时间来读那么几十道题然后去准备一些万金油的段子。
接下来就是这个星期了。
头两天还是一样每天练习听力和口语。
经过来回的做题,我无奈地承认这个结论:听力实在不是一个一两天就可以提高的东西。
然后口语的后面四道题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当时听懂的比率。
为什么只是不断练习听力和口语呢?
因为从我能够获取到的信息资源是:“阅读和写作都很简单”,“写作我都没练过,直接上考场了”等等。尤其对于阅读在做了一个那天因为忘带耳塞做了一个早上的delta之后更是坚定了我心中的想法。
但我心想:为了保险起见,还是练一练写作吧。
当我试着做delta上综合写作题的时候,我傻了。就是那种要求150词我发现自己只能够写50词左右,还是在我听得比较清楚的时候。
加上口语的4、6题,我终于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对于lecture的材料我找不到文章的脉络和points。许多时候就算听懂也不知道怎么说和怎么下笔。
于是我上网去查模板,对这几道题进行反复地练习。
前天(周五)我第一次用barron的光盘进行了模考。其实这次模考并不太像真正的考试,因为我早上起得比较晚,做完阅读听力之后已经到了吃饭的时间,加上Test 3有听力加试。
而且我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就是那篇帖子上说的bt听力题是barron而不是delta。
在这多重惊吓下,考完前两个section后的我是又饿又困,所以我决定回去吃个饭睡个午觉。
睡醒后回到实验室接着我的模考(这时候我已经不在乎在哪儿练习口语了),发现对于口语的4、6题和综合写作依然不知道如何下手。倒是第一次独立写作(也是考前的最后一次)写得还挺爽的,经过AW训练出来的就是不一样。
下午考完之后本来打算晚上把听力(9个段子错了13道题)、口语和写作的几个段子再听一遍的。
结果当天实验室学长说今天有福利,晚上出去吃。800块的预算七个人吃,于是大家开始上网去查找各种饭店,为了不扫学长的兴,我就答应了他的要求。我最讨厌就是该学习的时候心不在焉了,因为此时心不在焉已经无法控制,于是我将状态转换成非学习时间。当天我们吃的还蛮爽的,印象中吃了两轮,一开始点的菜吃完了大家觉得不尽兴又点了一轮。结账的时候820+元,就在我心想每个人还得出个6、7块钱的时候,学长说其实预算有1000元,800元只是一个预期的消费。吃完后大伙儿又在饭店外下棋下了半天,回到实验室后耐不住同学的要求又打了两盘dota,打完之后把出去吃饭前没看完的“国光帮帮忙”给看了,这时我发现已经十二点半了,赶紧回宿舍。回宿舍后把累积了一个礼拜的衣服都拿出来洗了,因为第二天要去bby上课,于是在水房又洗了个澡,洗完澡后头发没干于是用手机从网上下了部王朔的短篇小说《空中小姐》给读完了。小说讲了一个爱情故事,最后还是个悲剧,让我难过了好一个晚上。
第二天(周六)早上去上了bby的课,本来打算下课后直接回实验室看托福的,因为周日就要考托福了嘛。但是在同班同学劝我回去睡个午觉,因为休息好了做事情才有效率,我想了想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于是采纳了他的建议。
晚上回到实验室之后对着答案和script把周五模考的题回顾了一遍,又接着继续练习口语的4、6题和综合写作,悲剧的是知道我离开实验室时仍然感到无从下手。
我心想考试的时候应该自然就会了吧。
为了看美国机经,7点钟我早早地从床上爬了起来。吃完早餐来到实验室时已经八点了,把美国机经看了一遍,准备了一下上面的口语题,记了一下综合写作的几个点。我开始看加试的机经。
看完各种机经后时间也差不多了,但我想起time同学的经验,于是我在实验室坐着等到九点二十的时候才下楼(考场就在靠近我实验室正下方的房间)。抄了一个不透露考题和不作弊的宣言后我坐在那等着,抱着听到别人口语的期望我是倒数第三个还是第四个进入考场的。
一上来大家都在试音,所以做口语的时候感到有些懵,三篇文章基本上都是压着点答完了问题。
接着是听力,几个lecture的段子的题目都很不确定,汗···
加试听力是那几个经典的段子。
可是由于听力我做的太快了,我发现当10分钟休息的期间只有一个离我大概半个教室远的女生在念口语。虽然很大声,但是我实在听不清她在说什么。
休息结束后,我很紧张,因为我马上就可以知道有没有碰上机经了,要知道六个口语题我都准备好了啊。
可惜没碰上。
不过还好,前两道题说的还蛮自信的。直接导致后面四道题都听明白了。
综合写作也很简单,不论是阅读还是听力材料,思路非常清晰,写得那叫一个畅快,我稍微收敛了一下写了大概230+单词。
最后独立写作就不说了,哥毕竟是练过AW的。
没想到结果是一开始担心的口语和写作感觉不错,反倒阅读和听力忐忑不安。
不论如何,我的第一次T(当然希望是唯一一次)已经结束了,接下来等成绩出来再说了。
我又要开始赶bby那些刺激的作业了,哈哈~~~

清华陌拜-7.16

我也来谈谈这一次的Cold Visit吧。
首先我调研的方向是人机交互,而据我所知我们学校是没有老师做这个的,最多只能说有一些擦边的项目。所以我一开始就将目标锁定在了清华大学。
经过我查阅清华媒体所的网页,和通过向清华认识的同学打听,将目标锁定在了四个老师身上。
S教授:媒体所所长,同学A说她是少数几个做比较纯的人机交互的老师,同学B也说她是泰斗,加上原来在国外学校的学生页面上看过她的名字。所以她也是我今天最想拜访的老师。
T教授:同学A介绍的另外一个做比较纯的人机交互的老师,但是他的页面上对其介绍非常少。
C教授:这个老师其实主要的方向是Computer Vision,但是由于同学A在其指导下做过项目,所以也成为我拜访计划中的一员。
A教授:这个老师的主要方向貌似也是Computer Vision,同学A说这个老师人很好。
将四位教授的联系方式和办公室地址记下来以后,分别给他们发了一封邮件。邮件先介绍自己,然后表明自己想攻读“人机交互”的博士,希望能够与老师交流。
邮件是昨天晚上发出去的,今天早上起来以后发现老师还没有回复邮件,遂决定直接杀向清华。
绕了大半圈终于找到清华的FIT楼,坐电梯来到五层,出电梯的时候还是感到一丝紧张,还有一丝兴奋。看了一下楼里的海报:一个MIT的教授这两天在这有个series course。然后就去找S教授的房间,发现门没关,打开进去之后一番自我介绍,老师还没来得及说话电话响了,老师说这个电话可能有些长,你在外面等一等。
我心想:got it!这么说第一个,也是我最想拜访的一位老师已经成功了。
在走廊等了十来二十分钟左右,老师打完了电话,这次的拜访也正式开始。
老师说因为我没有跟她约时间(老师没有回我的邮件),其实待会有一个讨论会,她还得准备一些材料,所以这次谈话可能会比较短。我说好的。
一上来老师就问我的GPA和北航的政策,我赶紧解释其实我是想到美国去读博士。
然后我们就开始讨论HCI的问题。
其实之前我是带着一下几个问题去的:
1.人机交互的发展现状。
2.因为之前统计过CHI的paper,发现这个领域做的东西很杂,不像别的领域几块几块分的这么清楚,如何能够抓住人机交互的不同的小研究点。
3.因为这个老师也在媒体所中的pervasive computing division(普适计算组),所以我想她具体介绍一下pervasive computing和一些他们做的项目。
4.一个学生的知识如何从textbook到research。
因为在时间有限的前提下,老师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不仅在做笔记同时脑子也在飞快地思考下一个问题,生怕谈话一有间断就over了。
总的来说收获有下:
1.CHI的paper比较侧重human factors,所以这个会议的论文从computer science的角度去看的话会感到没有头绪。所以推荐另外两个会议UIST和IUI。嗯…回头一定好好看看这两个会议的paper。
2.人交互的paper一般都会有technology和evaluation两个部分。老师给我介绍了一些经典的evaluation方法(汗啊,这个应该是我自己先看好的)。然后很想知道关于前面的technology,有没有什么路子能够让我去学习的。老师说technology就涉及到各个方面了,比如multi-touch就会涉及到一些物理的知识,比如computer vision又是另外的一些知识。尤其现在很热的multimodal,更是各种技术要结合在一起。最后老师下结论说,人机交互对于本科生做出东西来很难。
3.我又接着问,对于研究生一年级应该去学些什么东西呢,或者说怎么入门呢?老师说那就根据课题组了,根据项目的需要去学习知识,然后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去积累。
由于时间的关系了,许多问题也没来得及展开去询问。
我的感觉是看来要做人机交互的论文,还得先去学习别的领域技术,能够把东西做出来先,再拿人机交互的知识去进行评估。
看来现在还得想想要去学些什么了,这儿没有课题组,只能靠自己了。
另外,下次找老师的时候还是得把人机交互的相关基础知识弄得熟悉一点再去,然后争取交谈的时候能够持续的使用专业的词汇。
因为与第一个老师的交谈实在太刺激了,而且感觉从人机交互的角度来说,在自己目前的水平下,难以问出更多的东西,于是就打道回府了。

GRE模考日记-6.4

写下这篇日志的时候我感到非常沉重,因为在距离考试还剩一天多一点的时候,我连续两天的模考成绩Verbal都没有上500,不过还是在这儿总结一下。
第一点,心态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大部分人的习惯是先做完类反、填空,最后才做阅读。而由于类反随机性比较大,所以当接连碰到不认识的单词时,很容易会变得慌张。而阅读恰恰是需要非常集中精力做的一件事情,所以不论前面做得如何,过去之后就不要再想了。第二点,由于前面两次模考发现时间真的不够用,于是对于阅读题开始采取一种记忆的方式去阅读,就是阅读速度放慢,而在读的过程中尽可能记住更多的信息,在选题的时候尽量做到直接勾选答案,根据剩余的时间来判断是否要回头去看文章。根据这个准则,今天的模考两个Verbal都在30分钟内做完了。
明天是最后一天的准备了,根据这几天的表现,GDD是完全不打算去了。计划进行1~2次模考(如果可以的话到考场去摸),准备铅笔, 再翻一翻蓝宝书和红宝书。
自己给自己再加加油吧!!!

GRE模考日记-6.1

距六月六号GRE的笔考还有四天半的时间,今天第一次做作文的题目,第一次模考,先说一下模考的结果吧:
数学部分就不说了,就是有两道题觉得题目错了,一道题疏忽选错了选项。
至于Verbal部分, 两个section加起来最后一共五道阅读题没来得及看,超时把这几道题做完之后最后的成绩为:
填空11/14,类比10/18,反义12/22,阅读15/22 ,一共错了28题。
可以看到,在类反部分加起来一共错了20道题,本来这一部分还说最不应该丢分的一块。所以对我来说目前最大的问题还是:单词没有背熟。接下来的几天,应该将更多的时间花在背单词、红宝书、蓝宝书(买了还没翻过)上。
至于填空和阅读,由于生词相对来说要少很多,所以感觉反而不是很难,接下来的日子每天做题保持感觉就好了。
至于分数,用流行的的算法来算的话Verbal部分应该是520分。说实话这个分数我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据说真实考试会比模考要少100分,那就稍微不能忍了。所以还要加紧多背单词。
最后,因为第一次掐表做题,和第一次模考,一开始还是有些慌乱,尤其是打开第一个section看到题目编排顺序的时候。第二个section就好了一些,基本上是按照顺序来做的,除了阅读是放在最后。根据当时模拟的情景来看,要加快做题速度还得从填空和阅读上下手(类反不能再快了T_T)。
另外几件事情,明天还要考接口实验,这周还要交hci的大作业,平时太懒散,事情都堆积在一起了。
今天早上GDD的工作人员打电话问我周五能否到场,我给了肯定的答复。我计划是上午八点半去签个到,然后回来看GRE ,下午四、五点的时候再过去拿T-shirt和吃晚宴,晚上回来再模拟一套题。周六开开心心上考场~~~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Part I

这段时间开始读一本人机交互的入门书籍,Alan Dix等人写的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这两天刚看了Part1,在这里记一下笔记。Part I 的内容是整本书的基础(Foundations),这一部分分为三章,分别是The human, The computer, and The Interaction。这样子的章节安排非常容易理解,首先分别介绍人和计算机两个实体,然后在介绍他们之间的联系。对于人和计算机,又把他们抽象成这么一个模型:输入-输出、存储(memory)和数据处理(processing)。
对于人这个模型,书里提到,在人机交互领域里我们应该利用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去学习和理解人的行为。首先是人的输入,主要有就是常常听说的五感了,其中在这里重要的就是视觉了。其次就是听觉,说人的耳朵的分辨率还是不错的,只是现在这一块还没有被广泛地做为输入。除此之外,人的听觉可以进行选择性获取信息的功能也非常强大。最后稍微提到了触觉,对于那些前两个感觉不太强的人,触觉尤其重要。关于人的输出部分等我在机器的输入我再介绍。
之后讨论的就是人的记忆功能。主要有三个类型,分别是sensive buffer, short-term memory and long-term memory。第一个指的是任何转瞬即逝的感觉,这种感觉可以来自视觉、听觉和触觉等等,比如我按下键盘那么一瞬间指尖的那个感觉。第二种,短期记忆,比如计算35*6时,得到的30或者180中间数就归到这个记忆的范畴里面来。包括我们有时候记忆的电话号码也属于短期记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长期记忆了。它包含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各种信息、学习得到的知识。对于如何将短期记忆转换成书中提到了一个词:反复(rehearsal)。想起来那天涛哥问我如何记住单词,我想到的也是这么一个词。
最后是关于人信息处理的分析,总体上可以将其归为两类:认识(reasoning)和解决问题(problem solving)。前者是人获得信息的这么一个过程,主要有推理(deducive reasoning)和归纳(inducive reasoning)两个方法。然后又说了推理有时候是无效的,而归纳大多数情况下则是无法被证明的。
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桌子上放着四张牌,正反两面都写有字母或者数字。现在你只能看到这四张牌的一面(因为放在桌子上了),分别是”4″,”E”,”7″,”K”。你应该从中选哪张牌(一张或多张)来检验(test)下面这个结论:“如果一张牌的一面为元音字母,则其背面为偶数” 。关于答案写在文章最后好了。
关于人说那么多,总结就是:我们应当在了解”人”可以做的事情(capabilities)和无法做的事情(limitation)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设计,这样的设计才可以较好地做为让人与机器进行交互。而上面的这些东西的学习资源就是认知心理学啦。
关于计算机的模型,输入-输出想必大家听得也比较多了。输入常见的主要有文字输入、定位-点击设备两种。前者的代表就是键盘了。后者除了鼠标以外,像触摸板、铁笔,包括像wii那样的手柄都可以算到这个部分里来。关于输出,就是显示器、打印机等等。而对于计算机的memory,就像操作系统和体系结构等课上讲的一样,不过没有那儿那么详细。这里主要就分成两类:内存(RAM)和外存(disks)。内存速度较快,容量较小,断电后内容会丢失。外存则容量大,而且可以在断电的情况下较长时间地保存信息。
最后一章讲的是交互。这里有一个模型,首先用户是为了完成一项任务(task),用户会用输入的形式来表述(articulate)他的目的。用户如何去表达他想做的事情是一种心理活动,关于输入,很重要的一个地方就是让用户心中想做的事情与正确的输入形式进行对应。一个常见的失败例子是:在教室,我们想关上放PPT的那块布(汗”’)前的灯,但是面对众多的开关,我们不知道应该按哪一个,只能一个一个去试。如果在某个按钮旁贴一个提示的标签就好了,因为较常用的就只有那一个开关。
下一步,输入会生成一个信号传递给系统。系统接到信号以后进行处理,处理完以后又会产生一个信号传递给输出模块。对于输出的内容也是需要斟酌的,因为许多时候用户需要看到的并不是所有的处理结果。
输入和输出的模块就被称为“界面(interface)”。
后面又介绍了一些交互方式:命令行、菜单、自然语言、提示对话框、问卷和表格、WIMP、定位-点击和3D交互方式。相信这些大部分都非常耳熟能详,我也不详细介绍了。就提两句:所谓的WIMP其实就是最最常见的窗口系统,根据它几个最最常见的部分命名(windows, icons, mice and pull-down menus)。而那个定位-点击交互方式最常见的地方就是互联网了,几乎各个网站都是采用这么个方式。然后关于自然语言,除了识别以外,二义性也是很大的问题,不过对于某些专有领域,还是非常有用的。
第一部分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好了,第一部分绝大部分都是一些入门概念的介绍,所以记起来比较流水。本来昨天写了一半实在写不下去了,但因为今天拿起许久不看的Computer Networks,几乎一点记忆都不剩了,感到笔记还是相当重要。加上你如果读完全文,应该感觉得到我的笔记水平真不咋滴,所以更加需要练习嘛:P 
 
ps1:对于前面那个题,不知道有没有同学会选”4″和”E”,其实应该选”E”和”7″两张牌。因为对于验证那个结论的正确性,我们应该去检验其反例。
ps2:
to这个blog的读者:
由于没有备案,貌似这个网站有间歇性被GFW的问题,所以推荐利用阅读器订阅我的blog进行阅读。feed在网页的右上方,选择一个你使用的阅读器,猛击鼠标就好了。
不知道什么是阅读器?没关系,推荐阅读阿瓦的家上的这篇文章《RSS入门及订阅指南》 。读完之后如果感觉不错,回来之后请用鼠标猛击我blog网页右上方的feed图标。
最后,如果你觉得阅读器、RSS什么的实在太复杂了,欢迎使用邮件订阅我的blog哈。只需要在网页右上方那个”E-Mail”的橙色图标上轻轻按下你的鼠标就好了:D

GRE背单词效率分析

今天晚上背单词的时候刻意拿手机记了一下时间,收获不小,分析如下。
首先说一下背单词的情况,以页为单位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记,如果有大于二到三个单词没有记住,整页重新过一遍。背十页看一下时间。
22:23 今天的任务还剩60页
22:50 还剩50页,这时候去泡了杯牛奶,时间变为22:58
23:29 还剩40页,这时候上网看了几个网页,一开始只是突然想起来blog的备案情况,想查一查,结果之后顺带上校内看了回人气之星的相册。然后还去了趟洗手间。时间变为23:44
00:18 还剩30页
接下来的两页,花了我10分钟,然后就决定不背了。
在我背的过程每10页遇到的生词量基本上是一样的,所以就假设每10页要背的单词量都一样了。
第一个10页:27分钟;
第二个10页:31分钟;
第三个10页:34分钟;
第四个10页的前两页:10分钟。
首先发现的是背单词速度跟我预先估计的差不多,半小时左右10页。所以妄想缩短背单词的时间是不太现实的,因为根据经验,当你越想背得快的时候,因为越急躁,反而不能专心,效率是严重下降。
另外,比较大的一个收获是可以看出来联系背单词两个小时左右之后,效率会开始下降。感觉就是较难的集中精力,一个页面要过3遍以上。以后背单词的时候要切记切记,可以把单词在一天之内分几次背完,这样子效果会比较好。
最后一点要说的是,花在各种闲杂事情上的时间还是太多了。上面加起来有23分钟,加上最后那个10分钟,基本上可以又搞掉10页。下次背单词还是关机好了。
ps:今天背单词的时候一直在听古典音乐,不知道对效率是否有影响

Adi Shamir 讲座

今天下午图灵奖获得者Adi Shamir博士来我校讲座, Shamir博士是RSA算法的发明人之一,RSA三个字母中间那个S 就是根据他的姓氏命名的。
提前20分钟赶到报告厅发现里面已经坐满人了,只好在靠边走廊找了一个靠前的位置席地而坐。
讲座准时开始,一开始Dr.Shamir介绍了何为加密(cryptography),然后介绍了二战中一些关于加密和解密的小故事。我就记得一个说当时日本在偷袭珍珠港前夕,通知日本驻美国大使馆离开。为了不让美国人发现他们的信息,在广播的过程中使用摩斯密码加密了很长一段历史信息,这段信息传了8个小时,只在最后加了一段关于珍珠港袭击的信息。估计美国情报员在听前面历史信息的时候觉得这段信息没有价值,就懒得破译了。Dr.Shamir开玩笑说一段信息是放在开始还是末尾,很可能就改变了历史。讲完历史轶事之后,博士开始介绍几种解密的技术:使用usb disk来检查energy consuming,分析机器发出的声音(acoustic),分析cache中的信息。最后提问环节上,教授很有意思教大家一个方法,大意是将一个很高级的U盘丢在大厅里,别人拿去一插……
sj同学在旁边说,可以用这个方法,把一个U盘丢到教务处的机房里,嘿嘿~~~
因为自己听力能力不足加上那位教授的以色列口音,其实很多地方都没听明白,基本上就是看教授的ppt。
ps:其实最nb的计算机科学家不是拿turing award,而是别的科学家以拿到你命名的award而做为最高荣誉

OSC Main Memory Notes

刚刚花了两个半小时把OSC的第八章-Main Memory读完了,在这里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记的笔记。
8.1 Background
第一小节是背景知识介绍。
8.1.1首先提到的是基本的硬件,寄存器、内存和高速缓存(Cache)。还介绍了protection,说用户模式(user mode)下,程序访问的内存空间是有限制的,protection的概念贯穿于整个章节。8.1.2介绍了地址转换机制(address binding),程序在执行的时候会把相应的地址读入到内存中。8.1.3介绍了逻辑地址(logical address)和物理地址(physical address)的概念,逻辑地址指的是CPU产生的地址,而物理地址则指的是内存所”见到”的地址。这两个概念很重要,貌似整个一章都在讨论如何在将logical address转换成physical address。8.1.4和8.1.5介绍了动态读取(dynamic loading)和动态链接(dynamic linking),前者是指一段程序只有当被调用时才会读取。后者是跟静态链接(static linking)相对的一个概念,具体看得不是很明白。
8.2 Swapping
swapping技术可以将进程在内存和一个叫做backing store的地方调来调去。比如一个进程所需要的内存不够了,就可以把它swap out到backing store,等到有足够内存时再把它swap in接着执行。
8.3  Contiguous Memory Allocation
首先呢,内存总是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留给操作系统,另一部分则给用户进程所使用。
8.3.1介绍两种寄存器:relocation register, limit register。前者存有物理地址的最小值,后者存储逻辑地址的最大值。8.3.2介绍了内存的分配方式。最简单的一种是把内存分成为几个固定大小(fixed-sized)的区域(partition)。之后还介绍了hole的概念,指的是内存中所有可以被使用的部分。还介绍了三种分配holes的算法:first-fit, best-fit, worst-fit。8.3.3介绍了碎片(fragmentation)。碎片分为external fragmentation和internal fragmentation两种。前者指的是在分配内存的时候,即使有足够大小的空间,可是这些空间不是连续的。而后者指分配给进程的空间可能会大于进程实际需要的空间,这种碎片主要产生在固定区域大小的分配方式时。最后提到了针对碎片的解决方案:分页(paging)和分段(segmentation),这两大技术也是本章剩余部分着重讨论的内容。
8.4 Paging
分页技术允许一个进程跨越不连续的物理空间。
8.4.1首先介绍两个概念:frames, pages。前者是将物理空间划分成相同大小的部分,后者是将虚拟逻辑空间划分成相同大小的部分。最基本的情况是逻辑地址分成两部分:page number, page offset。在将逻辑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时,先通过page table查找将page number转换成frame number,则物理地址由frame number,page offset两部分组成。paging的一个特点是将用户所看到的内存与实际物理的内存分开了。8.4.2谈了硬件对分页技术的支持。最简单的情况是用一堆寄存器来做为page table。可是当page数量特别大的时候,这种方法就不可行了。容易想到的方法是把page table放到内存中去,可是这样子效率太低了。现在的标准做法是使用高速缓存,这种技术被称为 TLB。TLB中的每一项(entry)由两部分组成:key, value。这样子,当查找page number的时候会先到TLB中去查找,找不到再去内存中找,同时将该项添加到TLB中以方便下一次查找。此外,TLB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参数是命中率(hit ratio)。8.4.3介绍了如何使用paging技术来进行保护,大概意思是当对page number进行转换时会判断转换后的物理地址是否是有效的(valid)。8.4.4介绍了shared pages技术,多个进程可以共享同样的pages。
8.5 Structure of the Page Table
该小节介绍了若干种组织page table的方式。
8.5.1介绍了分层法(Hierarchical Paging),当page特别多的时候,可以将page分成两层。通过外层 page number检索到内层page number,再通过内层page number来检索物理地址。8.5.2介绍了利用哈希表来组织 page table。8.5.3介绍一种inverted page tables的技术,不过看得不是很懂。
8.6 Segmentation
分段技术就像我们写x86汇编的时候,把程序分成不同的段。每一段映射到内存的一部分,然后每一段中的偏移在转换成物理地址时要加上段的基地址(base),同时不能超过每一个段的限制(limit)。
8.7 Example: The Intel Pentium
介绍了Intel Pentium中的segmentation和paging技术,没仔细看,也不太明白。
8.8 Summary
貌似外国人写书都喜欢每一章最后一节总结一下~~~
OS第二次实验学长忘记挖空了,要我们分析代码然后写一个详细的报告……还不如填代码呢:(
只好先补一补操作系统关于内存管理部分的知识了。
本来想今晚把虚拟内存一章也看了,不过貌似精力已经不能很集中了

ISSUE70习作(edited)

TOPIC: ISSUE70 – “In any profession-business, politics, education, government-those in power should step down after five years. The surest path to success for any enterprise is revitalization through new leadership.”
The speaker asserts that those in power in enterprise should step down after five years. It might be tempting to agree with the idea on the basis that permanent leadership would lead to company’s depression. However, the speaker overlooks certain negative effects brought about when those with experience are relegated.
The rules, making sure that the power should be under supervision, must be created so as to keep the whole enterprise from corruption. Without supervision, it is easy to make individual’s power out of control, always following with lack of justice. Consider Ancient China, where Emperor was managing the country with unshakable authority. In those years, what most ministers valued was not how to assist their Emperor in governing the country rightfully, but was how to build a strong relationship with the Emperor and the same time push others out. On the contrary, those ministers, who were really concerned about the state, were frequently enraging the Emperor for their straightforward words. Finally, the people around Emperor were inept while the capable were pushed out. In history, these countries were easy to corrupted and conquered by others. What was the main reason to this phenomenon? It was because of the absence of someone whose duty was to inspect the power from the Emperor and had capability to impeach the power if necessary.
But, when this system has been established, it is no need to set a rule that leader should be taken by others after period. Because a leader’s experience and influence sometimes is invaluable for the enterprise. We all are familiar with Apple Inc., which may be the most successful company in consumer electronic market for its aesthetic design. When we are talking about Apple, we would never forget to mention its CEO-Steve Jobs. Job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Apple’s growth. The company’s best-well known products, such as Macintosh, IPod and IPhone, which all are brought to us under Jobs’ impulsion. His aggressive management makes him the idol of Apple, for Apple’s price was decreasing when some newspaper reported his healthy problem. It is not sensible to resign such a genius, because Apple will keep vitalized as long as the company is under his leadership.
Additionally, the suggestion that leader should be relegated in after a period would lead to many other negative effects. When a CEO is resigned, it is not easy to look for another people to take place in a short time. And nobody can make sure the newer would do better than the older. What’s more, if the manager is frequently changed in a company, it is difficult to make company generate its unique culture, which is the symbol of a success company. For example, when we are talking about Microsoft, Bill Gates and his aggression would come to our mind.
In sum, a system of supervision is necessary in a company or country, because it is able to forestall the corruption from leadership. Nevertheless, whether a leader should be relegated is due to his capability and justice but not time. After all, the leader with rich experience is essential to enterprise’s vitalization.

ISSUE初练

这两天写了两篇Issue的作业,感觉不是很好,主要是速度提不上去,往往是需要70~80分钟才能完成。
今天上课听老师说,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写一句想一句所以会比较慢,正确的应该是在写每一段开头的时候把整段的结构先想好,写内容的时候就会比较自然地从一句过渡到另一句。
但是新的问题又出来了,现在速度慢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写每一句话的时候都得花时间构思句子的结构,和用词是否恰当,而往往是想了半天实在想不出更好的替代只好接受初始方案,既浪费了时间又没有什么显著的正面效应。简单地说就是用英文遣词造句的能力还太弱。关于句子的结构,今明两天把填空里学过的一些句子好好研习一下,然后在改作文的时候看能不能改写一下文章里面的句子。用词的话就只好在改文章的时候查查同义词替换的同时,看能否多记住几个。
自己从小写作能力不强的弱点又浮现了上来。
话说GRE.AW看重的是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小学的数学到中学的理科到大学的计算机,在这方面怎样都不会查到哪里去吧。虽然kizenliang同学说:Issue难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用英语写不习惯,用中文写的话就是小儿科。
我发现:我用中文有时也很难用文字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还是小时候写作基本功没打好,唉~~~
还有两个星期加一天的时间就机考了,保持良好的心态是很重要的:D
ps:每周一定要看一部电影,因为适当放松可以保证平常学习的张力,因为明晚要开会,所以只好选在今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