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願人長久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 唯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 低綺戶 照無眠
不應有恨 何事長向別時圓 (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這個曲子是之前分享很厲害的騰訊以留學生作為主題的公司宣傳片的背景音樂.
晚上看了最近楊瀾對王菲的采訪,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走自己的路,一直都是這樣.
CC的碟子真貴,一部[重慶森林]就要三十多美元.
可以没有钱买车,没有钱买房子,没有钱买大尺寸电视.
但是我一定要一套DVD和蓝光播放机,沿着墙壁的柜子是分类整齐的一部又一部电影.

不想做海盗的CEO不是好CEO

标题这句话适用于计算机和互联网领域.
硅谷和纽约
冬假在纽约时住在47街附近的Hostel,
每天晚上回旅社的路上总会路过一个印有Xerox的Building,
今天看了”The Pirates of Silicon Valley”才知道那是Xerox的总部.
上世纪70年代Xerox的工程师研发出的GUI(图形化界面),
在纽约总部展示给公司高层时,
穿西装打领带的高层看着桌子上的鼠标说道,
“我们Xerox不需要一个叫做Mouse的东西”.
这个系统被苹果的Steve Jobs看到,令其兴奋不已,
毕加索说过,”Good Artist Copy, Great Artist Steal”.
立马拜访Xerox的工程师,学习其系统,
直接导致划时代革命性具有图形操作系统的Apple Lisa的推出.
无独有偶,在”The Social Network”中,
纽约在Mark和Sean等”硅谷海盗”心中,
也是一群财大气粗食古不化,穿西装打领带的形象.
“The Pirates of Silicon Valley”里面当Bill Gate, Steve Ballamer, and Paul Allen去拜访IBM的时候,
也不忘换上西装,然后调侃一句:这让他们感觉我们跟他们是一伙儿的.
我觉得还蛮有意思的是干我目前这一行,我还没遇到过任何要穿西装的场合,
(上一次穿应该是小学的时候了),
我一直觉得牛仔裤和长袖衬衫就是最最礼貌和正式的穿着了,
(不论是微软还是街旁的面试,我都会穿牛仔裤去).
苹果和微软
在之前的一篇Blog里我有写道过1999年Steve Jobs从回Apple时候,
第一次的公开演讲,
那一次演讲介绍了和微软的合作,IE会出现在最新的Max OS里.
那时候没有Macbook Air, iPad, iPhone & iPod,
微软也是超级巨无霸.
可是Steve在演讲的最后一句提到:我们最终会打败(beat)微软.
他的话也在十来年后成为了现实.
可是在看电影的时候,
当80年代Apple成为个人电脑领域霸主的时候,
Bill Gates和Steve Ballamer来到加利福尼亚拜访苹果的总部,
“讨”回了3台Macintosh的原型机,然后开发出了Windows操作系统.
这件事情让Steve Jobs暴跳入雷,
Bill只回敬道,我们都有一个邻居叫Xerox,他的大门敞开,我们都是进去偷电视的人.
可怜的Xerox.
另外一点电影里面反复强调的是苹果和微软不同的企业文化.
Steve和Bill两人都记得”Good artist copy, Great artist steal”这句话.
前者很清楚知道这是Picasso的句子,
而当Steve Ballamer问道后者这句话谁说的时候,Bill只敷衍了一句可能是Van Gogh吧.
当Bill第一次访问Apple总部的时候,他只被这么一个放置有钢琴,摩托车的办公室惊呆了.
最后看一幅图片.

左边是Picasso的一幅画,右边是OS X Finder的图标.
苹果一直都是苹果.
硅谷海盗
终于回到题目.
苹果当年会在他们的公司总部竖立海盗旗,
会拍摄美女向IBM丢向大锤的广告.
以告诉世人他们的标新立异.
只要Steve Jobs还在,苹果就是一个很酷的公司,一直都是.
阅读各类媒体对Mark Zuckerberg的采访,
Mark也一直把Facebook当作一艘一往直前的海盗船,
而他则很乐于成为这群海盗的首长.
据说Facebook在Palo Alto创业初期,
大家还是在租来的房子里工作的时候(就像电影里一样),
有时候大家要出去吃饭的时候,
Mark会大喊:No No No,谁也不能离开,我们被困在这里了(lock down),
我们要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才能出去吃饭.
最近Google的CEO Schmidt宣布,
4月份开始创始人Larry Page会重新回到Google这搜海盗船的首领位置,
就像他们说的,你要跟一个26岁的CEO竞争,你的CEO怎么也得是个年轻人吧.
上面都是我心中很”酷”的公司.
好像M公司如果的首领一直这样的话,实在很难有吸引力吧.
不论是对用户,还是大学生.
错过了70,80和90年代的个人计算机大潮.
大家就在这新世纪的互联网大潮中冲浪吧.
P.S.,刚刚读了这么一篇超长的对”金庸武侠世界”的分析文章,
http://blog.renren.com/share/227662917/4885737128#nogo
楼主幽默的笔风让我不禁读了一大半(实在太长没读完不好意思).
突然意识到程序员/软件工程师的世界实在很像是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
修炼武功就是学习知识和锤炼技术,
武功秘籍就是一本又一本流传于世的经典教材(广义的教材),
谁优谁劣并无太大争议,
大师就会受到众人们的膜拜.
唯一不同的是,这里没有一日升天的神功,
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枯燥修炼,
当然往往那些越enjoy于修炼的同学,或者天才,
成为大师的可能性也越高.
套用李安老师的名言,
每个程序员的心里都有一个武侠世界.

光陰的故事

春天的花開 秋天的風以及 冬天的落陽
憂鬱的青春 年少的我曾經 無知的這麼想
光陰它帶走 四季的歌裡我 輕輕的悠唱
風花雪月的 詩句裡我在  年年的成長
流水它帶走 光陰的故事  改變了一個人
就在那多愁 善感而初次  等待的青春
發黃的相片 古老的信以及 褪色的聖誕卡
年輕時為你 寫的歌恐怕  你早已忘了吧
過去的誓言 就像那課本裡 繽紛的書籤
刻畫著多少 美麗的詩可是 終究是一陣煙
流水它帶走 光陰的故事  改變了兩個人
就在那多愁 善感而初次  等待的青春
遙遠的路程 昨日的夢以及 遠去的笑聲
再次的見面 我們又經歷了 多少的路程
不再是舊日 熟悉的你有著 舊日狂熱的夢
也不是舊日 熟悉的我有著 依然的笑容
流水它帶走 光陰的故事  改變了我們
就在那多愁 善感而初次  等待的青春

看某的豆瓣页面看到发呆,
看到你拍的照片仿佛耳边就会响起这首歌,
那是因为第一次看到这组照片的时候,
听得是同一首歌.
想见你,
又担心还没有准备好成为更好的我,
终究有一天还是会相见的吧.
就像在清华的教室里,你拍拍我的后背一样,
“你是Wu Kan吗?”你问道.
“Wow, 长发美女耶”,我心里想着.

1/13/11 2:01 AM

Now it is 2:01.
I just watch two episodes of The Big Bang Theory.
And I feel really sleepy and wanna go to bed.
But I know it is not acceptable because I have to have something to show to my advisor.
I still have to review the course material of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before tomorrow morning’s class, otherwise I’ll be totally in crazy on class.
Maybe I should take a bath at first, and then start working.
I’m sorry for the subscribers if you read something you don’t expect.

1.13.11 12:50 AM

The time is 12:50 AM.
I can’t concentrate on anything, and it lasts half a week.
In fact, I’m interested in what I’m learning from course and my advisor’s project.
I should do something to jump out this.
Damn it, my ice cream was just eaten up by someone other yesterday.
The reason might be I’m not familiar with PHP.
I should read more books.
The only expectation is that I can work at California this summer, except Yelp! is acquired by some other company before my internship.
Maybe Salsa dancing will be another expectation.
Maybe I should travel alone in spring break, instead of meeting friends in Pennsylvania.

2010年度人物 – 马克.扎克伯格 Part II

Part I

扎克伯格是那些记忆中还存有互联网出现之前世界的一代人中的一员,尽管仅仅是搭上了末班车.他出生在1984年,在纽约州的Dobbs Ferry市长大,他的父亲-牙医扎克伯格的口头禅是”我们总是要为懦夫考虑.”
马克有三个姐妹,她们最大的一个Randi现在是Facebook的消费营销主管和社会化产品的创新者.在充满支持帮助的家庭气氛下教育出来的孩子是充满自信的.
根据他父亲Ed的话说,幼年的马克是”具有强烈意志和精力无穷的.”对于某些孩子来说,他们对于问题总是满足于”是”或者”不是”的答案,”他回忆道,”对于马克,如果他要求做什么事情,肯定的回答是没什么问题的,然而否定的回答则需要更多的解释.如果你准备拒绝他某件事情,你最好准备好具有事实,经验,逻辑和情理支撑的强有力的论点.我们幻想他将来会成为一个律师,他可以说几乎100%能够说服法官.”
扎克伯格的孩子们热爱恶作剧:在1999年新年前夕,他们的父母担心千年虫的bug,于是那一晚马克和Randi一直等到午夜网络瘫痪的时候,拔掉了电源.他们同时也是绝佳的项目实践者.有一年的冬假,他们决定拍摄一部模仿整个星球大战系列的恶搞片子,名字叫做The Star Wars Sill-ogy.”我们对这个项目的态度是非常认真的”,Randi说道,”每天早上我们起床后都会开会讨论片子的制作.那时Mark还没有变声,于是他在扮演卢克.天行者时的声音音调总是很高,然后我们的小妹妹,那时好像只有2岁,她被放到一个垃圾箱中扮演R2D2被我们领着到处走”.
这样你就不会奇怪为什么马克的成年礼是以星战作为主题的,同时他非常小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程序员了,开始于一台运行Windows 3.1的Quantex 486DX电脑.当他12岁的时候,他为家里写了一个网络,被他称为ZuckNet;那时的家庭网络并不像现在一样可以放到了一个盒子里去.(他澄清道,出于谦虚和对准确事实的追求,他们最后找了一个专业人员来进行连线的工作.)他还写了一些计算机游戏:以他中学为背景的大富翁版本,和以罗马帝国为背景的战旗游戏.
扎克伯格先是进了一所当地的高中,接着去了新罕布什尔州(译者注,Dartmouth所在的州)的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学院(译者注,西方国家中最知名的三所私立高中之一),在那里他对很不协调的两项传统技艺:古语言和击剑表现出了兴趣.他还跟同学一起写了一个叫做Synapse的音乐推荐程序.美国在线和微软同时表示愿意以一百万美元左右的价格收购它.但是扎克伯格必须放弃他的学业来进行开发.他最后决定进入哈佛,而不是卖掉这个程序.
扎克伯格在哈佛和随后的生活,是十月份上映的一部电影[社交网络]里的主题,该部电影的编剧是Aaron Sorkin,由大卫.芬奇执导.[社交网络]描绘了一个愤怒的,具有社交障碍的天才的丰富并且充满戏剧性的故事,他总是不断地用同一语调发表他那些带有轻蔑性和攻击性的长篇大论以掩饰他内心的痛苦.这个角色与现实中的马克.扎克伯格几乎没有任何相似.现实情况要复杂得多.
他并没有出众的外表,身高差不多173cm,鹰钩鼻,鸡胸,和紧贴额头的棕色卷发.他穿得像兄弟会里的男孩,T恤衫和牛仔裤,尽管他的指甲极端地整齐.他最为显著的特征是他的下巴,有一点比寻常要高的角度.在电影里,这被演成好像从他的鼻子上往下看着你,但现实中更像他踮着脚尖试着要检查什么东西似的.
扎克伯格经常-或者说总是-被描述为不易亲近的社交笨蛋,但这并不准确.
正确的是,跟他保持谈话确实具有挑战性.他对待谈话的态度是以尽可能高效和迅速地交换数据的一种方式,而不是作为他的一个消遣.他处事令人可怕地快捷,说话非常快并且准确,如果他觉得没有数据可以传输了,他会戛然而止陷入沉默(“通常我不太喜欢太多关于我本身的事情,是我们第一次面谈时他的见面语”).他不会依赖于把球丢回去,或者给你一些积极面部表情的提示.他的典型表情是一个带有稍稍睁大双眼的直面你的盯视,让你感觉好像有什么蜘蛛在你的前额似的.
(未完待续…)

This is New York City – Part II

在纽约103街Killer的家里,看着他们两口在不大的厨房里坐着午饭,
女生用火腿炒白菜,男生正在加热之前买来的鸡翅,
心里忽然有些感动.
2011年1月1日下午,我坐在从纽约开往波士顿的巴士上.
巴士行驶在布鲁克林区,透过窗外可以看到河对岸曼哈顿中城的摩天大楼们,
她们与巴士之间隔着一层厚厚的雾,依稀能够分辨地只是帝国大厦和克莱斯勒大厦的形状,
曾经登上前者的楼顶,曾经住在离后者只有5个街区的旅社里,
感觉这10天9夜的纽约之行不太真实.
Hua说:”我现在不很喜欢旅游,因为旅游的生活都不是真实的,
旅游你只看到好的一面,过程只有快乐,
我还是喜欢Hanover的生活”.
接着纽约游记的Part I.
我们在26号,27号和28号三天连续分别用一天的时间拜访了,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The Met),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和自然历史博物馆.
大都会博物馆的展品内容最为丰富,横跨历史和地域.
最让我惊艳的是几个欧洲房间装饰(Decorates)的展,
博物馆从欧洲的酒店完整地把整个房间搬到了纽约,
她们可能来自于巴黎,威尼斯等欧洲城市.
昏暗的灯光下,精致的家具仿佛让人回到几百年前的欧洲,
只让人更想去意大利和法国了.
也就是26号,美国东海岸刮起了暴风雪.
从博物馆出来之后,步行在雪中的上东区,吃了10块钱一顿超级丰盛的晚餐.
MoMA是三天博物馆之旅最具有启发意义的.
不同于The Met,MoMA的展品都是近百年来的作品,
大部分甚至是近几十年来的作品.
看到的是艺术家,设计师,甚至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天马行空的创意.
在三楼”建筑和设计”展出中,可以看到计算机科学家用python写的专为儿童设计的笔记本的交互界面.
还有那个由无数罐头拼成的”现代人的午餐”和艺术家们讽刺现实的海报.
另外一个印象很深刻的是在一个放映厅里三块屏幕连续起来放着一部对越战的纪录片,
导演是在美国待过的越南人,采访的都是越南当地的农民.
看着萤幕上农民们对美军直升机的恐惧的描述,对比于萤幕前的美国观众,
觉得实在是一件充满矛盾的场景.
想哪天某国的博物馆如果也可以放映采访从60年代和70年代走过来的知识分子或者80年代末的学生的纪录片,
应该还是蛮有意思的.
自然历史博物馆几乎就是冲着[博物馆奇妙夜]这部电影去的,
看到了原始人,大洋洲的巨大人面石雕和亚马逊原始部落使用的吹箭.
然后感觉就是不论大洋洲还是非洲,的古时原始人都很潮很fashion啊.
28号晚上和29号白天还分别上了洛克菲勒中心和帝国大厦的楼顶,
分别观看了曼哈顿的夜景和日景.
看到密密麻麻的摩天大楼,和两侧的哈德逊河和东河,还有河上的连接两区之间的跨河大桥.
我深刻地觉得美国人民在这一百年来实在是很伟大的人民,竟然能够建造出如此一座城市.
New York Skyline
未完待续…

This is New York City – Part I

Time Square
来了两天半,纽约市每天都以不同的方式在摇晃我的脑袋.
第一天的关键句子是,初次踏足纽约市的乡下人彻底被Midtown一栋又一栋遮天蔽日的大厦给震倒了.
在3rd Avenue和47th St交界的旅社安顿好之后,就在Midtown内游荡.
途径样貌远扬但是名字不被大众熟知的Chrysler Building.
然后进去参观了门口有两座狮子镇守的New York Public Library.
我们沿着42 St一路向西终于来到7th Avenue和Broadway交界的地方,
然后再沿着7th Avenue往北走,就来到了无数广告牌闪耀的时代广场.
感慨了一番天有些冷之后,继续前行到50th St再右拐.
然后在6th Ave和5th Ave的街区就是高楼林立的Rockefeller Center.
这里有Radio City Music Hall,还有号称世界上所有圣诞树的Father的一棵超大的圣诞树.
圣诞树下,在极其众多游客的围观下是一个非常小但是很给力的溜冰场.
第一个半天就在Middle Town中渡过了.
还有下午的时候还在路边吃了叫做99 cents的Pizza店,只有一种口味,没有座位,
买了Pizza之后就站在路边吃,假装New Yorker的样子~~~
第二天的晚上是Christmas Eve.这一天的主题词是Central Park,现代艺术,世界上最大的Macy’s和
陌生人互道Merry Christmas.
早晨起床之后,在楼下吃了咖啡+Scone的早餐之后,走出早餐店就是今日打烊不参观的联合国总部.
沿着河边的街道走,东河的对岸就是Queens,往前有通往Queens的跨区大桥.
然后向Chenchen感慨如果能在Google NYC做这个暑期的实习该是多么令人赏心悦目.
走到58 St就开始往左拐,从1st Ave一路来到5th Ave.
这里有北美历史最悠久的玩具店FAO,圣诞前夕应该就是小朋友最美好的景点了.
然后就是传说中地上只有一个透明cube的第五大道Apple Store.
然后往北走跨过马路59 St就来到Central Park的最南端了.
在Central Park里接连与大家汇合.
路过纪念列侬的Strawberry Field和列侬曾经居住(洋子扔在居住)的Dakota Apt.
路过Central Park的餐厅Boathouse.
路过……
看着这么一个在如此曼哈顿中心的不得不说巨大的公园,被周围一栋又一栋的大楼所围绕,
实在是件很奇妙的事情.
走到公园正中巨大蓄水池的南侧,然后往东出了公园之后,面前的就是Guggenheim Museum.
一个七层高的现代艺术作品展馆,只要沿着一圈又一圈的楼梯往上即可.
不论是在BOS, DC还是NYC,只要是在博物馆或者展馆,唯一的感觉就是Overwhelming.
太多的作品,太少的时间;总想看得更仔细一些,想听得更清楚一些(免费提供讲解器).
终于到了闭馆我都没有走到最高层.
从博物馆出来之后一路向东往地铁站进发,途径曼哈顿的居民区上东区(Upper East).
匆匆猜想一番房价之后就乘坐地铁回到34 St.
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Macy’s,加上平安夜大discount,这里的街道人山人海.
店铺里也是人山人海.最后晚上在附近吃了韩国料理,海鲜豆腐汤还吃得蛮饱的.
然后大家开始寻找一个教堂,希望能够听到Eve的弥撒(Mass).
先来到NYC最大最著名的St Patrick Church,才发现教堂四周早已被警车和Cop所围住.
于是寻找到最近的另一所教堂St Bart Church.
下一场弥撒11点开始,我们就在教堂里休息.
10点开始人们逐渐入场,最后整个教堂座无虚席.
询问工作人员得知误打误入的教堂有着纽约市最大的管风琴.
一个半小时的弥撒做下来,拿着歌词也尝试着跟着大伙儿唱了几句,
最后同行的上前吃了圣餐(耶稣的肉和血).
最后最后,最令我动容的是,在主教的建议下,
大家互相道着Merry Christmas,因为我们四人并没有坐在一起,
所以大家都跟周围的陌生人交换着圣诞的祝福.
“过了那么多年的圣诞”,这一次算是长见识了.
第三天的关键句子是,持续暴走和Chinatown.
从23 St的熨斗大厦到14 St的Union Square,到8 St的NYU和Greenwich Village;
持续往南到圣诞节全打烊的SoHo,
和圣诞节照营业的Chinatown.
晚上乘坐地铁从曼哈顿南端一路到Queens的亚洲食街Flushing.
第一天是Middle Town的密密麻麻的高楼,
第二天是城市中央大片绿色的Central Park,
第三天更是夸张,这一块介于Downtown和Midtown之间的区域(West Village, SoHo, Chinatown),几乎没有什么高楼.
West Village是纽约市早期LGBT运动的中心地带,同时有着没有校园的NYU.
SoHo则是密密麻麻不高的Cast-Iron式的老房子,和数不清地牌子或者Boutique的商店
到了Chinatown,讲中文就是了,街上卖鱼丸的小贩,店里卖潮州牛肉粉的服务员,不论哪里的口音,说中文总是比英文来得更快.
他们说Chinatown脏乱差闹的,那一定是没去过Flushing的.
第一次踏出Manhattan(除去刚来时的机场)乘坐地铁7线的最远端下车就是Flushing了.
一从地铁站出来,是操着北方口音叫卖的水果摊子,然后旁边是”让子弹飞”的DVD.
你想喝粥送油条配豆浆?没问题.
你想吃热腾腾的叉烧包?刚出炉的.
天津的糖炒栗子,街边两步一遇;当然还有芋香珍珠奶茶.
这一切的一切,都发生在同一个城市,New York City.
和谐或者不和谐地共同存在着.
最后忘了说了,来的第一天从JFK往Manhattan的地铁上,
就遇到操着收音机的黑人+白人小团伙,大喊着”Hey Buddy, This is New York City!!!”
然后在车厢里就开跳了,还挺给力的,大概空翻是最简单的动作之类的.
我还没搞清楚这台LX-3怎么把视频导出来,回学校再研究怎么放给大家看吧.
不论怎么样,这就是纽约市.
来了三天,Metro,Natural History, MoMA三博物馆,帝国大厦和洛克菲勒中心的观景台,
Downtown的世贸遗址和Wall Street的纽约证券交易所,
当然还有自由女神和摆渡到对岸的Ferry,
和光怪陆离的Broadway,
更不用说历史悠久的Columbia University和蓄谋已久的Central Park or 洛克菲勒广场的滑冰之旅,
可能还有文化杂糅的布鲁克林区,和连接该区和曼哈顿的布鲁克林大桥.
也是为什么我说要十天了,你觉得十天够吗?

2010年度人物 – 马克.扎克伯格 Part I


在从华盛顿飞往波士顿的飞机上,我读了这一期时代周刊对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的报导.
觉得写得还挺有意思的,总之就是又一个程序员用双手改变世界的故事.
因为受到老朱在他博客上翻译体系结构论文的影响,于是我也想把这篇十来页的报导翻译成中文,与各位还揣有梦想的程序员共勉.
文章很长,所以会分几次翻译完成.
———————–我是一个寂寞的分割线————————
2010 年度人物 – 马克.扎克伯格
作者: Lev Grossman
摄影: Martin Schoeller

2010年11月26日,马克.扎克伯格正在”水族馆”(Aquarium)进行一场会议,”水族馆”是Facebook的一间会议室,它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该会议室位于巨大的办公室空间的中部,且其三面墙都是大大的玻璃,这样所有的员工都可以看见会议室里面发生的事情.
在Facebook的办公室里,会议室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因为如果员工有任何隐私的话,会议室是唯一的地点,即使像”水族馆”这样几乎毫无隐私可言的会议室.
除此之外,其他的所有空间都是完全开放的,没有隔间,没有办公室,没有墙,就像一片冻原上放置了办公室家具.
Sherly Sandberg,Facebook的首席运营官,原先是Lawrence Summer财政部的首席员工,她在这儿没有办公室.
扎克伯格,Facebook的首席执行官,联合创始人和远景规划者,他也没有办公室.

Facebook的团队刚刚从一场讨论新发布的”Facebook消息”的午餐中归来,”Facebook消息”在前一天刚刚发布,但是它并没有得到很大关注,或者说没有达到预期的关注效果.
扎克伯格在引领着这一次会议,同时活跃地提出他的观点-没有笔记和白板,只是用手势进行表达-但是语调听起来很轻松.
扎克伯格那出了名的古怪社交习惯由他的许多行为组成,但是在像这间会议室的屋子里时,他就像是硅谷的George Plimpton(美国著名的记者,作家和编辑[译者著]).
他与Andrew “Boz” Bosworth非常幽默地交换彼此的观点, “Boz”是该项目的技术指导.(Boz是扎克伯格在哈佛上学时人工智能课程的授课老师.他说他未来的老板当时在课程上表现平平.但是公平地说,扎克伯格在那个学期写出了Facebook.)
除了坐在角落的记者,没有人看上去超过30岁,除了记者的公关随从之外,在场的都是男孩子.

门打开了,一个看起来很醒目的灰发男子闯了进来-这是唯一能表达他进门的方式-后面跟了一对随从.他既是房间里最年长的人,至少比别人大了20岁,同时也是唯一一个穿了西装的人.他进入这栋楼之前,轻松地与一个想要保持优越感的人解释了一番之后,于是就进来了,然后向马克伯格进行自我介绍:Robert Muller,联邦调查局的首脑,很高兴与你会面.
他们握了握手,然后寒暄了几分钟之后,Muller就离开了.在令人淡疼的寂静下,每个人面面相觑,似乎都想说一句,这TM是咋一回事啊?

这是一个好问题.大约七年前,2004年二月,当时19岁的扎克伯格是哈佛大二的学生.他在他的宿舍提供一个叫做Thefacebook.com的网络服务,它被称为”一个通过社交网络连接大学生的在线目录”.而在今年,Facebook-少了the-已经有5亿5千万的注册用户.在这个星球上12人之中就有一个拥有Facebook的帐号.这些用户说着75种不通的语言,他们每个月所有加起来花在Facebook上的时间超过7千亿(What’s the FUCK!?[译者著])分钟.上个月的网站统计的单页点击率达到了美国人口的四分之一.至今为止,他的用户数量仍然以70万每天的速率增长着.

这些是如何发生的?在不到七年的时间里,扎克伯格用仅仅一个网络将十二分之一的人类连接在一起,他建立了一个几乎是美国人口两倍数量的社会单体.如果Facebook是一个国家,它将会是仅仅落后于中国和印度的世界上第三大国家.它一开始是以一种新奇的玩乐方式出现,结果它转变成了一个真实的存在,一个已经在种族的范围里改变了人类之间互相联系方式的存在.我们现在在一个盈利的网络上进行我们的社交活动,理论上说我们让扎克伯格的身价已经超过了60亿美元.

Facebook已经融入到跟美国人生活的社会结构中,并且这个影响超出美国波及到整个人类的生活:几乎一半的美国人拥有Facebook帐号,但是70%的Facebook用户生活在美国以外的国家.这是对我们全球社交现实永久的影响.我们已经进入了Facebook年代,马克.扎克伯格就是那个把这些带给我们的男人.

(未完待续…)

The Great Boston – Day 3 – 2nd Half

上文提到Dunkin Donuts.
吃饱喝足好上路,步行来到Orange Line,
坐地铁回到市区再转到Red Line,
下车就是Harvard Square了.
Harvard Square是很大的一块区域,
它包含了Harvard西南部一块的校园和校园外的街区.
在Harvard校园里逛了逛,也没啥感觉,
估计是因为Thanksgiving学生们都回家了,店面也都打烊的原因.
Harvard Book Store
在街上走了走之后也实在没啥发现,于是决定去Copley Square那一块逛逛.
又坐红线回到市区,再导绿线.
下了车之后就是Copley Square,
小小一个square周围就是各种建筑,
有Boston Public Library, Trinity Church & John Hancock Tower.
附近就是Back Bay商业街,一行人沿着Newbury St和Boylston St绕来绕去.
见到的无非是关于周五Black Friday打折的宣传广告,今天无一例外打烊.
本来想等晚上7点的时候上Prudential Tower看Bosotn夜景的,
可是等了一会儿大家觉得实在太无聊于是放弃了这个计划.
只好又乘坐地铁回到Chinatown吃晚饭,
晚饭选得一家吃到了港式的点心,
凤爪,虾饺,烧卖,牛百叶,应有尽有,
吃得又饱又满足.
IMG_0463
晚上的计划是当地一家很有名的restaurant听Jazz,
结果来到那发现人满为患.
屋内气氛倒是不错,唱得也蛮动人,可惜就是没有座位.
想起来同校MEM项目的同学也是今天下午到了Bosotn,遂联系之.
联系上了Bochao等人并且汇合之后,又坐地铁来到Harvard Square.
夜晚的Harvard Campus更加冷清,在里面小逛了一会儿决定附近找个Bar坐坐.
在Harvard Square附近找到一家叫做Charlie’s Kitchen的热闹小Bar.
人挺多挺热闹的,但是并没有很吵闹的音乐,
只是大家一桌一桌的坐一起,喝点酒聊聊天,
大家身上都带有护照也都过了喝酒的年龄.
于是每人一罐PBR,就玩起了小游戏,
旁边的电视则放有NBA和NHL.
Charlies Kitchen
我以为这就是我在Bosotn待的最后一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