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度人物 – 马克.扎克伯格 Part I


在从华盛顿飞往波士顿的飞机上,我读了这一期时代周刊对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的报导.
觉得写得还挺有意思的,总之就是又一个程序员用双手改变世界的故事.
因为受到老朱在他博客上翻译体系结构论文的影响,于是我也想把这篇十来页的报导翻译成中文,与各位还揣有梦想的程序员共勉.
文章很长,所以会分几次翻译完成.
———————–我是一个寂寞的分割线————————
2010 年度人物 – 马克.扎克伯格
作者: Lev Grossman
摄影: Martin Schoeller

2010年11月26日,马克.扎克伯格正在”水族馆”(Aquarium)进行一场会议,”水族馆”是Facebook的一间会议室,它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该会议室位于巨大的办公室空间的中部,且其三面墙都是大大的玻璃,这样所有的员工都可以看见会议室里面发生的事情.
在Facebook的办公室里,会议室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因为如果员工有任何隐私的话,会议室是唯一的地点,即使像”水族馆”这样几乎毫无隐私可言的会议室.
除此之外,其他的所有空间都是完全开放的,没有隔间,没有办公室,没有墙,就像一片冻原上放置了办公室家具.
Sherly Sandberg,Facebook的首席运营官,原先是Lawrence Summer财政部的首席员工,她在这儿没有办公室.
扎克伯格,Facebook的首席执行官,联合创始人和远景规划者,他也没有办公室.

Facebook的团队刚刚从一场讨论新发布的”Facebook消息”的午餐中归来,”Facebook消息”在前一天刚刚发布,但是它并没有得到很大关注,或者说没有达到预期的关注效果.
扎克伯格在引领着这一次会议,同时活跃地提出他的观点-没有笔记和白板,只是用手势进行表达-但是语调听起来很轻松.
扎克伯格那出了名的古怪社交习惯由他的许多行为组成,但是在像这间会议室的屋子里时,他就像是硅谷的George Plimpton(美国著名的记者,作家和编辑[译者著]).
他与Andrew “Boz” Bosworth非常幽默地交换彼此的观点, “Boz”是该项目的技术指导.(Boz是扎克伯格在哈佛上学时人工智能课程的授课老师.他说他未来的老板当时在课程上表现平平.但是公平地说,扎克伯格在那个学期写出了Facebook.)
除了坐在角落的记者,没有人看上去超过30岁,除了记者的公关随从之外,在场的都是男孩子.

门打开了,一个看起来很醒目的灰发男子闯了进来-这是唯一能表达他进门的方式-后面跟了一对随从.他既是房间里最年长的人,至少比别人大了20岁,同时也是唯一一个穿了西装的人.他进入这栋楼之前,轻松地与一个想要保持优越感的人解释了一番之后,于是就进来了,然后向马克伯格进行自我介绍:Robert Muller,联邦调查局的首脑,很高兴与你会面.
他们握了握手,然后寒暄了几分钟之后,Muller就离开了.在令人淡疼的寂静下,每个人面面相觑,似乎都想说一句,这TM是咋一回事啊?

这是一个好问题.大约七年前,2004年二月,当时19岁的扎克伯格是哈佛大二的学生.他在他的宿舍提供一个叫做Thefacebook.com的网络服务,它被称为”一个通过社交网络连接大学生的在线目录”.而在今年,Facebook-少了the-已经有5亿5千万的注册用户.在这个星球上12人之中就有一个拥有Facebook的帐号.这些用户说着75种不通的语言,他们每个月所有加起来花在Facebook上的时间超过7千亿(What’s the FUCK!?[译者著])分钟.上个月的网站统计的单页点击率达到了美国人口的四分之一.至今为止,他的用户数量仍然以70万每天的速率增长着.

这些是如何发生的?在不到七年的时间里,扎克伯格用仅仅一个网络将十二分之一的人类连接在一起,他建立了一个几乎是美国人口两倍数量的社会单体.如果Facebook是一个国家,它将会是仅仅落后于中国和印度的世界上第三大国家.它一开始是以一种新奇的玩乐方式出现,结果它转变成了一个真实的存在,一个已经在种族的范围里改变了人类之间互相联系方式的存在.我们现在在一个盈利的网络上进行我们的社交活动,理论上说我们让扎克伯格的身价已经超过了60亿美元.

Facebook已经融入到跟美国人生活的社会结构中,并且这个影响超出美国波及到整个人类的生活:几乎一半的美国人拥有Facebook帐号,但是70%的Facebook用户生活在美国以外的国家.这是对我们全球社交现实永久的影响.我们已经进入了Facebook年代,马克.扎克伯格就是那个把这些带给我们的男人.

(未完待续…)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