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is New York City – Part II

在纽约103街Killer的家里,看着他们两口在不大的厨房里坐着午饭,
女生用火腿炒白菜,男生正在加热之前买来的鸡翅,
心里忽然有些感动.
2011年1月1日下午,我坐在从纽约开往波士顿的巴士上.
巴士行驶在布鲁克林区,透过窗外可以看到河对岸曼哈顿中城的摩天大楼们,
她们与巴士之间隔着一层厚厚的雾,依稀能够分辨地只是帝国大厦和克莱斯勒大厦的形状,
曾经登上前者的楼顶,曾经住在离后者只有5个街区的旅社里,
感觉这10天9夜的纽约之行不太真实.
Hua说:”我现在不很喜欢旅游,因为旅游的生活都不是真实的,
旅游你只看到好的一面,过程只有快乐,
我还是喜欢Hanover的生活”.
接着纽约游记的Part I.
我们在26号,27号和28号三天连续分别用一天的时间拜访了,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The Met),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和自然历史博物馆.
大都会博物馆的展品内容最为丰富,横跨历史和地域.
最让我惊艳的是几个欧洲房间装饰(Decorates)的展,
博物馆从欧洲的酒店完整地把整个房间搬到了纽约,
她们可能来自于巴黎,威尼斯等欧洲城市.
昏暗的灯光下,精致的家具仿佛让人回到几百年前的欧洲,
只让人更想去意大利和法国了.
也就是26号,美国东海岸刮起了暴风雪.
从博物馆出来之后,步行在雪中的上东区,吃了10块钱一顿超级丰盛的晚餐.
MoMA是三天博物馆之旅最具有启发意义的.
不同于The Met,MoMA的展品都是近百年来的作品,
大部分甚至是近几十年来的作品.
看到的是艺术家,设计师,甚至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天马行空的创意.
在三楼”建筑和设计”展出中,可以看到计算机科学家用python写的专为儿童设计的笔记本的交互界面.
还有那个由无数罐头拼成的”现代人的午餐”和艺术家们讽刺现实的海报.
另外一个印象很深刻的是在一个放映厅里三块屏幕连续起来放着一部对越战的纪录片,
导演是在美国待过的越南人,采访的都是越南当地的农民.
看着萤幕上农民们对美军直升机的恐惧的描述,对比于萤幕前的美国观众,
觉得实在是一件充满矛盾的场景.
想哪天某国的博物馆如果也可以放映采访从60年代和70年代走过来的知识分子或者80年代末的学生的纪录片,
应该还是蛮有意思的.
自然历史博物馆几乎就是冲着[博物馆奇妙夜]这部电影去的,
看到了原始人,大洋洲的巨大人面石雕和亚马逊原始部落使用的吹箭.
然后感觉就是不论大洋洲还是非洲,的古时原始人都很潮很fashion啊.
28号晚上和29号白天还分别上了洛克菲勒中心和帝国大厦的楼顶,
分别观看了曼哈顿的夜景和日景.
看到密密麻麻的摩天大楼,和两侧的哈德逊河和东河,还有河上的连接两区之间的跨河大桥.
我深刻地觉得美国人民在这一百年来实在是很伟大的人民,竟然能够建造出如此一座城市.
New York Skyline
未完待续…

One Reply to “This is New York City – Part II”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