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公司的那些期权

当你刚毕业,加入一家硅谷创业公司的时候,拿着不比大公司的薪水,唯一吸引你的地方就是那大笔的期权(Options),期待哪一天公司被大额收购或者上市,这些大笔期权变成了真金白银,然后一夜之间逆袭成功,你布衣出身,在 30 岁以前靠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个百万或者千万富翁。
等等,好像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首先,当你签下公司的 Offer,上面写着“经过董事会讨论,我们愿意给你 100K 的期权,你可以以 $0.1 的价格来行使购股权(Exercise options)“。我们这儿介绍的第一个概念叫做期权,期权不是股票,他只是一个权利,就是你可以用指定的价格购入指定数目的股票。根据上面的例子,设想如果你拥有 100K 的期权,并且可以以 $0.1 的价格来换购股票,当六年过去,当年哈佛的社交玩具网站已经成为了全球社交巨擘,上市之后的股票价值 $20,也就是说你可以以 $10,000 的价格购买价值 $20 的 100K 股票,然后你当天趁着一股热血把他们全部抛售,你净赚的价格就是 ($20 – $0.1) * 100K = 1,990,000。恭喜你,价值 $190,000 的 Porsche 911 GT3 就是毫不费力拿下,付个首付连住房问题也搞定了,冒个险弄个 EB-5 连绿卡都搞定了,往后日子就好好 follow your heart and enjoy your life 好了。
等等,好像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设想如果我签了这个小小创业公司的 Offer 之后,上了一个月的班就拍屁股走人,跳槽到大公司,拿着不错的薪水然后排队等个绿卡神马的,那边创业公司拼死拼活,每日加班加点,终于过了四年苦媳妇熬成婆,上市了。IPO 表现抢眼,半年后稳定在 $30 美元,当年手里的期权顿时变成黄金白银。
这种美好的事情当然是不可能发生的,别人的汗水成就你这个百万富翁,作为一个软件工程师,还是醒醒吧。
所以创业公司当赋予你期权的时候,都会写明:这 100K 的期权会分四年授予你,当你在公司待满一年的时候一次性授予你 25%,随后的三年逐月授予。只有当你被授予(Vest in options)期权之后,你才能行使权力换购股票。不要说你做 1 个月拍屁股走人,即使你待了 11 个月之后跳槽,之后公司上市,你也就是在家里看看新闻的劲,保时捷是你前同事的。
OK,所以签了 Offer 之后,我努力工作,随着时间的过去,我一点一点 Vest in 我的期权,最终柳暗花明,帮助公司成功上市,接下来的日子我只要花掉 $10,000 换购我那 100K 的股票,不管他是值 $20(Yelp), $30(Facebook), 还是 $100(Linkedin),都是我的资产啦,想卖就卖,觉得能够升值就留着。
在今天以前,我的脑袋里的知识只能走到上面这么远,但是事实证明,我是图样图森破(too young too simple)了。
各位北美码农回忆一下,当你签下写着 $9167 月薪的 Offer 之后,正式上班之时你每个月拿到手里的薪水是多少?中间发生了什么?没错,上面说了这么多,压根就没有提到:税,这个字。
邪恶的美帝,凶残的资本主义在这个时候露出了它原本的面目。
先假想一个美好的世界,一个税不存在的过地方,年薪 $120K 的码农每个半月会固定收到 $5K 的支票。现在这位码农不满足于上班族的工资,加入了一个创业公司,拿到了 100K 的期权。鉴于这个公司还处于很早期的阶段,他可以以 $0.1 的价格来行使这些期权。
风吹云过,四年就这么过去了,码农终于可以有资格 vest 他所有的期权,并且因为优秀的业绩,公司也顺利的 IPO,并以每股 $50 的价格在市场上进行交易。这意味着,他可以只用 $10,000 来行使他 100K 的期权,行使完成之后,当年的一打废纸瞬间变成价值 $5,000,000 的真金白银,也就是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的股票,瞬间成了一个不小的百万富翁,跑车豪宅尽收麾下。
在这个理想的世界里,一瞬间这位码农先生净赚了 $4,990,000,并且一分税也没有交,所以我们知道这是不现实的。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在这个过程中,税务局(IRS)是如何计算并且征收码农先生的税的。
当这位码农先生花掉 $10,000 买进价值 $5,000,000 的 100K 股票的时候,他的个人财产净增了 $4,990,000,这时候税务局,会根据这个资产增加的价值计算来计算你的收入税(Income Tax),也就是你每个月拿到支票上那个将近 30% 的税,并且该比例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而当码农先生在抛售股票的时候,也就是把股票换成真正的美元的时候,税务局又会走过来,认为你净赚了 $4,990,000,然后同样又计算一遍你的收入税,也就是说同一个差值被算了两次。如果以 35% 计算收入税,也就是码农先生赚的 $4,990,000 要被税务局硬生生合法地扣掉 70%,只有 30% 能拿到自己的荷包里。
我们现在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当这位码农花掉 $10,000 换来价值 $5,000,000 的美元时,他当年要缴的税是 $4,990,000 * 35% = 1,746,500。「这里注意,这个税务是在码农卖出股票前就进行计算的,也就是说码农现在银行里一分钱还没有加的情况下进行计算的。」可是这位码农相信公司股票的潜力,于是决定拿在手里并没有马上抛售。可惜华尔街的资本家们不买账,公司股票短短半年从 $50 跌到了 $15,码农觉得不能在拿着股票了,于是把所有股票抛售,换来 $1,500,000。不要说还没有计算抛售股票赚得的钱算的收入税,$1,500,000 已经少于 $1,746,500,码农同学还得从银行掏出将近 $246,500 来偿还税务。
更悲惨的是,这样的事情还是基于他的股票从当年的 $0.1 涨了 150 倍到 $15 的情况下。
惨啊,悲啊,奋斗了四年,白头发多了几根,肚子大了几圈,公司终于上市,可是因为吸血鬼一般的税务局,码农同学竟然还赔了将近25万美元,想到一辈子有多少机会能够做成一个上市的公司,码农同学走向了金门大桥……
慢,其实世界并没有如此悲惨。试想如果世界如此悲惨,今天又怎么会有如此多的创业公司,有如此多的年轻码农们前赴后继的跳如这个硅谷梦中。为了对付邪恶的税务局,创业公司们也想尽了办法来保护咱码农们的权益,于是今天要介绍的一个名词就叫做「提前行使期权」(Early Exercise Stock Options)。
顾名思义,「提前行使期权」的意思就是允许员工可以行使还没有 vest 的期权。前面介绍过,为了防止员工拿到期权就跳槽,一般都是分四年一点一点把期权交给员工,vest 之后的期权才真正属于员工,员工才可以用期权去换取股票。而提前行使期权,员工则可以在上班的第一天就把所有期权都换成股票。
提前行使期权,私认为有两大好处,而两个好处都跟上面所说的税有关。
一、还是讨论极端情况,假设码农先生在加入公司的第二天,就行使了他的所有期权,换来了 100K 股票。我们想想看,因为现在公司还没有上市,并且非常之早期,所以这 100K 的股票的价值,几乎就是没有。也可以说码农的资产并没有增加,刚刚上文讨论的第一个收入税码农一个子儿也不需要交。
二、终于过了四年,拨开白云见日出,公司成功上市,当年一文不值的 100K 股票已经成为了价值 $5,000,000 的财富。码农同学觉得行情不错,决定抛售这些股票。因为码农同学手持股票超过一年,税务局已经不能再拿收入税的税率(35%)来计算需要缴纳的税,而是要拿「长期资本增值税」(Long-term Capital Gains Tax Rate)来计算。简单地说,这个税率就要少得多了,只需要 15% ~ 18%。也就是说码农同学净赚的 $5,000,000 只需要缴纳 $900,000,剩下的都归自己荷包所有。而且如果码农同学觉得股票可能会涨,大可把股票稳稳地把持着,等到自己觉得价格合适时再抛售,而不需要考虑明年因为行使期权要缴纳收入税的问题。
听起来真是赏心悦目对嘛?但是提前行使期权也并不是所有时候都是完美的决定。假设公司在上市前关门大吉,这在硅谷快节奏高科技的创业行业中,倒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这也意味着码农同学早期花去的 $10,000 也是血本无归,因为 100K 的股票永远也不再有机会变成真金白银,公司也「没有义务」回购你的股票。所以提早行使期权可以认为是员工对自己公司的一个小小投资:公司成功,我赚,公司倒闭,我赔。
另外有同学会问,如果员工提早离开公司,也就是说在四年内,正常情况下没有 vest 完期权就离开公司了,怎么办?这时候,公司「有权利」以当年码农先生行使期权的价格回收那些还没有 vest 的股票,不论现在公司的估值。简单举个例子,码农在工作三年的时候因为种种原因离开了公司,公司有资格以 $0.1 * 0.25 * 100K = $2.5K 回购他手上 25,000 股股票。而另外 75,000 股则完全属于码农先生。所以,提早行使期权并没有破坏分四年一点一点授予员工期权的规则。
说到这里,今天的文章已经差不多到了尾声了。其实期权的税务并没有这么简单,期权本身也不只一种,上面介绍的大都是 Non Qualified Stock Options(NQOs)的情况,还有另一种叫做 Incentive Stock Options(ISOs)的期权的期权,税务的计算还会涉及到「最低所得税」(Alternative Minumum Tax, AMT),又是很深的一潭水,就不在这里展开了。因为其实加入如此小规模创业公司,要考虑这么多的同学也并不会很多。
如果读到这篇文章的你,同样也是在创业公司工作,也被公司律师问到了同样的问题:你需不需要「提早行使期权」,欢迎私下联系我,我们可以再慢慢讨论。也欢迎各位住在湾区对创业感兴趣的同学来 San Mateo 找我一齐喝个奶茶吃火锅吃拉面吃寿司,交个朋友。
PS, 预计有空写个「番外篇」,简要讨论一下,如果公司中途被收购了,如何计算股票的情况。
温习一下今天提到了的名词:
期权(Options):可以以很低的价格购入相应数量股票的权利。
行使期权(Exercise Options):以很低的价格换购相应的股票。
授予期权(Vest In Options):获得行使期权的权利,用以避免员工拿到期权之后拍拍屁股走人的情况,致使员工不得已留在公司努力工作。
这儿再介绍一个概念叫做受限股票单位(RSU),这个一般会发生在已经上市的公司。比如你现在加入 Google,作为一个初级工程师,已经不太可能发生公司一下发给你 10,000 股票价值 $6,500,000 的电影情节了,公司大概会给你发个…… 100 股,意思意思,说我们公司还是给新员工发股票啦,大家要努力工作。
但是即使是这小小(或者不小)价值 $65,000 美元的股票也不是在你加入公司那天,打到你银行卡里的。设想我可以这个月去 Google,下个月跳槽到 Facebook,再下个月跳槽到 Apple,瓦擦不到半年瞬间累积好几百 K 美元的存款,首付搞定买房去啦。
于是这时候 RSU 闪亮登场了。
跟上面创业公司的期权的模式一样,咱分四年给你这个股票,第一年你可以兑现 25% 获得 25 股真金白银的股票,余下 75 股在接下来的三年里逐月兑现给你。终于过了四年媳妇熬成婆。你手里 100 RSU 变成了100 股可以在市场甩卖的股票。
受限股(RSU):不能卖的股票,用以大公司避免员工拿到股票之后拍拍屁股走人的情况,致使员工不得已留在公司努力工作兑现它们。
Early-Exercise Options: http://goo.gl/lSBCy
收入税, Income Tax:http://goo.gl/CqPY
资产增值税,Capital Gais Tax:http://goo.gl/Bmm1

Paypal 老照片

http://www.levchin.com/paypal-slideshow/3.html
这是一张 Paypal 的老照片,拍摄于 2000 年,照片中的每一个人的职位都是,工程师,或者叫做 coder。你看他们每个人都脸上都是开心的笑容,他们应该想不到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他们会变成百万、千万或者亿万富翁。他们做得产品影响了成百上千,上万,上百万,上亿的用户。
今天的你不能预测明天发生的事情,我想这就是在创业公司,startup,做工程师的魅力吧。
照片中唯一的一个华人 Steve Chen,是我现在的老板,你看他那时的发型,挺挫的吧。
PS, 最后附送 Quora 上的一个问题,What is the best way for an engineer to get rich? 回答者是一位 06 年加入 Facebook 的工程师, http://www.quora.com/Wealth/What-is-the-best-way-for-an-engineer-to-get-rich
 

周四晚上的随笔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我其实不是很能体会这句话的意思,因为这几年,自己在学校学的东西就没有记住的,到底剩下了什么东西,实在是想不起来了。但这是个很启发人的句型,套用到读书:读小说就是当一个人把读到的剧情人物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套用到电影:看电影就是当一个人把看到的剧情画面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
之前读完书,看完电影,想把读后感和观后感写下来,但第二天起床或者回到家,来到计算机面前,却又不知何处下笔(键盘)。因为书或者电影里的剧情已经被忘得几乎一干二净,主人公的名字也似乎不太寻得踪影,一来二去博客里的草稿箱未完成数目是越来越多。直到最近想明白了上面那句话,剧情本身已经不重要,值得记下来的,其实是那些“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
最近看了三部电影,都是美国七八十年代的电影,分别是汤姆克鲁斯和达斯汀霍夫主演的「雨人」,乔治卢卡斯指导的「美国风情画」,和「德州巴黎」。其中第一部和第三部多少都有一些公路电影的影子。
「雨人」里弟弟带着自闭症的哥哥开着一辆 Buick Roadmaster 敞篷车,一路从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开到加州的洛杉矶,剧情我已经忘了差不多了。唯一记得的是,他们路过拉斯维加斯的时候,弟弟带着哥哥在 Black Jack 的牌桌上大杀四方,和哥哥在电梯里和弟弟女友的一支舞和一个吻,wet.「德州巴黎」里的德州就是一片荒漠,荒漠上插着一个牌子,这个城市叫“巴黎”,男主角从洛杉矶开到德州的休斯顿,带着他四年没见的儿子,去找他四年前离他而去的妻子。最后在城市郊外的聊天客栈里,见到四年未见的妻子,只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的静默。
梦想中的公路旅行,可以带着一把吉他,一台 Holga 相機和十几卷黑白 Ilford 膠卷,幾十張二手碟片,開著一輛二手的小車,穿過森林和沙漠,河流和峽谷,拍幾張照片,錄幾段走調的歌曲,終於抵達我在灣區溫暖的家。在 24 歲的時候可以告訴別人,我們在 23 歲的時候開車穿越過美國。
PS, 自從回到村裡之後,每個週末都在出去玩,覺得實在不好,決定之後幾天好好在家裡寫作業,寫程序。想到這裡,心裡頓時安定了許多。
PS 2, 最近又開始讀書了,下次有機會再寫讀後感了。

iPhone 充电线

iPhone 的充电线是确确实实不见了。
最后一次见到它的时候是上周四下午上课的时候,因为上完课要约人到镇上喝一杯咖啡,担心手机电池耗尽,只好边听课边用笔记本电脑给手机充电。
意识到手机充电线找不着是周五时候的事情,早上担心迟到急急忙忙出门的时候没有看到也没有留意。晚上回到家想给手机充电,实在找不到线的时候,才意识到充电线可能被我弄丢了。
因为周六约了人吃午餐和打保龄球,回到系里的实验室找线的时候已经是周六傍晚了,从 Student Lounge,Master Lab,到旁边几个屋子,翻遍了也没有见到那条白色的充电线。
回到家,才开始仔细回想起,从周四上课到周五早晨,都去过些什么地方。
周四下午四点下了课,在楼里跟约好的同学汇合之后,去镇上的咖啡屋喝咖啡,我点了一杯 Americano,三人边聊边喝。大概聊了有一个小时,中间绝对没有从书包里拿出任何东西。大概五点半的时候我们离开咖啡馆,在校园里分别之后我回到系楼里。因为七点有一个演讲,于是我选择在系里看一会儿 iOS 编程的教学视频来打发时间,当时我坐的房间是 Master Lab 左侧的小屋。之后我和 Yu-Han 一起走到数学系的楼里听 Douglas McIlroy 关于 UNIX 设计哲学的演讲。我已不太记得中途我是否有拿出笔记本电脑,甚至是充电线。晚上九点的时候约了同学去家里看电影,看得影片是 Dustin Hoffman 和 Tom Cruise 一齐演得公路片 – 「Rain Man」。因为同学和我都没有吃晚饭,所以去之前在 Yama 点了一份寿司。电影是用我的笔记本电脑观看的,但是我不太确定是否把电脑拿出来的时候,把充电线也带了出来。(后来跟同学确认,充电线确实不在其家)
周日一早就去了 Boston,半夜才回来,也一直没有机会回到上课的地方找线。直到周一早上(因为前一天睡太晚,直接错过第一堂课),才开车去上课的地方,可惜结果就跟系里的实验室一样,毫无那条白色的充电线的踪迹。
故事发展到这里,本应该就结束了,结局应该是:是我花 19 美元从苹果那儿再买一条 30-pin to USB 的连接线。
但是就像是生活中发生的许多事情一样,有时候你并不相信一件事情就这么发生了,在毫无征兆的情形下就这么发生了。之前自信满满的 paper 被会议委员会拒绝了;之前面试感觉良好的心仪公司给了拒信;还没有来得及表白暗恋地女生已经给你发了好人卡。事情来到之前一点征兆也没有,不禁让你怀疑起它的真实性,于是你坐下来开始想道:也许委员会发错邮件了,公司是不是把我的面试结果跟别人的弄混了,也许再约她出去还是有机会的呢。
可惜,事情确实实实在在地发生了。
周二的时候我已经打算买一条新的苹果手机连接线,因为网站上需要运费,我决定去学校的计算中心直接购买。
“缺货”,这是店员告诉我的唯一一句话。我留下我的邮箱,告诉他有货的时候请给我发一封邮件。
晚上回到家,我禁不住想起:已经用了两年的连接线怎么就这么不见了呢,说不定藏在家里房间的某个角落呢?

秋·流水账


周二晚上去郎钰泽家吃晚饭,他只做了一道菜:烧茄子和肉。还没入口,从卖相上已经看出味道不差,果然只吃了一口,我还没说话,郎已经赞道:嗯,这个味道是我期待的味道。
从 Hanover 沿着 10 号公路往南开回到 West Lebanon 的家里,准备带着积攒了一个星期一大筐的衣服,去两个街区外的公共洗衣房清洗的时候。天开始下起了小雨。自从上个星期五晚上打德州扑克开始,这几天来天一直都在一个阴阴的状态。阴天的时候开在 New Hampshire 的高速公路上,远处的山都被笼罩在一层层水雾里,就像是 Great Smoky Mountain 的缩小版,我心中把它们称作「小烟山」。
想到着最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将是我近 17 年求学生涯的结束,就愈发不想去听课和写作业。打开好久不见已经布满尘土的 Xcode,依照着 iTunes U 上面的 iPhone 开发课程往 IDE 里敲着一行一行的代码,然后点击那个「播放」按钮来把写好的程序运行在模拟器上。看着运行在模拟器里的这个笑脸,加上记在 Evernote 里的 idea list,仿佛已经看到自己的 app 被千千万万用户所喜爱,顿时肾上腺素急升,仿佛自己就是 Kevin 或者 Mike, 拿着一个宝丽来相机在拍杂志的的封面照片。
干,村子里的生活实在是不能用无聊来形容。
镇上新开了一家 Starbucks,周末早上的队伍几乎要排到门口,加上最近 Facebook 很多好友在分享的「舊金山是美國最好城市」的帖子,我就很怀念吃完晚饭可以去 Samovar Tea Lounge 喝一杯乌龙茶聊聊天的夜晚。天一天天冷起来,希望在离开之前还是可以接受的温度,至少不要低到旧金山夏天夜晚 AT&T 公园寒风吹吹的那种温度。新来的台湾同学说 Yama 的石锅拌饭味道不好,我心里想着:这已经是在 Hanover – Lebanon – West Lebanon 地区我能点到最好吃的菜之一了。想起来九月第二个星期在纽约帝国大厦旁边 Korean Town 吃到肚子饱到不行的日子,仿佛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
星期日一个人开车去 Claremont 看囧瑟夫同学的新电影「Looper」,看完电影回来想去买个月饼吃吃,结果亚洲超市早都已经关门,倒是晚上的时候室友敲敲我的门,拿出 1/4 个莲蓉蛋黄,问我吃不吃。
我说:「吃」。
郎的烧茄子,王渲的凉面,毛叔的牛骨汤,月然的火锅,yangpai 的羊肉汤,新生的肉丸西红柿面,婷姐做得什么菜来着,反正也是挺好吃的。除了洗盘子,我还可以为你们做些什么嘛?
用一句最近在一个 Entrepreneur 的博客 上看到的一句话作为结尾:

The BEST way to get famous is make amazing stuff. That’s it not blogging, networking, etc.

PS 1,好一段时间没有好好读书了。

花開堪折直須折

朋友在 Facebook 上寫了一條狀態:「Gather ye rosebuds while ye may」,然後下面的留言裡他說道:這句話跟一句中文古詩的意境極其相似。
因為不能讀懂英文原文,出於好奇搜索了一下,得到其中文翻譯:「花開堪折直須折」。頓時豁然開朗,把「ye」理解成「they」「you」意思頓時就清楚了。看到這句話的第一個反應,結合今天是七夕節日的特殊時間,就是覺得年輕應該好好談戀愛才是。
出於第二個好奇,然後搜索了一下整首詩的全文: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頓時這句話有了新的認識,意思是:「年輕的時候,不要這麼看重金錢,而應該更多地去體驗人生,體驗不同的生活」。這裡我想說的意思就是:來加入創業公司吧。也許這個的薪水不如那些公司高,也許會有一些風險,但是我們應該趁我們精力旺盛的時候去完成更多的事情,而不是等到歲月老去,只能感嘆。
以後我就拿這首詩來勸來面試的優秀工程時候選人,如果他聽得懂中文 XD

夏末

晚上借室友的马自达开去健身房,回来的路上听到车里面的电台指向了 FM 90.3 KDFC,正在播放莫扎特的 「E大調小提琴與樂隊慢板,K261」,回到家后我笑着跟她说你车里的电台 make my night,才注意到今天已经八月十四日,夏天已经接近尾声了。

08年的夏天是奥运会城市志愿者,和踢不完的实况;
09年的夏天是 BeBeyond,和在夏末收获了人生第一个实习;
10年的夏天是颠覆了我对创业对工作看法的街旁实习;
11年的夏天是开不尽 Party 的 Yelp,和看不完的旧金山;
然后就又是一届夏季奥运会了。
没有车又没有住在城市里的夏天,周一到周五的生活就是三点一线,公司家和健身房。周末同学拜访或者孔哥有空才会出门去聚个餐,别的时候则待在家里(尽可能)持续地写代码。San Mateo 是我见过最好的夏天,六、七、八三个月永远维持在 15 摄氏度以上,又在 25 摄氏度以下,不像旧金山的大雾大风,也不像美国其他城市的炎热。周末走到镇上的日本超市买一个鳗鱼盒饭坐在小小的公园里,边吃边看着不远处网球爱好者们之间的比赛。
不能出行的日子就去看电影和读书好了,伍迪·艾伦故事里的「罗马」,侯孝贤镜头下的「九份」,和海明威笔下的「西班牙」,把一个又一个想要去的地方压栈,把它们 pin 在客厅墙上的世界地图,工作的时候也会更有动力一些。
周三晚上打算坐 CalTrain 去城里看桂纶镁主演的「女朋友·男朋友」。这个十二月终于可以把去台湾的计划放上行程了嘛?
上班两个月已经给过三个面试,面试的时候我总喜欢穿 Google 或者 Square 的 T-shirt 衫带着准备好的问题过去。然后如果看到 candidate 在简历上写着 Google 的实习经验,我会跟他聊说 「Moma」, 「TGIF」,「Google 是个很好的公司,但你看我们公司,那几个人都是 YouTube 过来的,我也在 Google 实习过,我很喜欢这里。」
之前面试的一个 candidate 是来自大陆,刚刚在美国拿到本科学位的学生,在豆瓣实习时写过 Douban FM Android,在 Google 实习时用 C++ 写过 Search Infrastructure。今天他给我打电话说:他拿到了 Zynga, Facebook, Google 和 AVOS 的 offer,但他仍然倾向于加入我们公司,想去创业公司,但仍想问我多几个问题。在电话里我告诉他我对创业的想法,和我当时做 offer 选择时的考虑,然后给他发了 Steve 自传里的一段节选。最终如果他能加入我们固然是好,即使不成我也告诉他说当然 Z, F, G 都是很好的选择,多认识一个年轻有创业想法的同行总是很好的。

I have worked on the admin site, front-end development, product design, interviewing candidates, build statsd realtime measurements, and build the Solr search index, since I started working here two months ago.
我跟 Steve 开玩笑说给我买一个 iPad,我好做 mobile app dev,他说 iPad 1应该够你用了吧 😛 ?Ruby on Rails 写得越来越熟练,看到越来越多有意思的问题出现,真地不想离开湾区,回到深山里的学校渡过这个秋季。
早上上班的时候第一次自己用 espresso 机器打了一杯拿铁,终于补回了在 Google 实习时没有上完的一课。

9月1号会从 SFO 飞 LAX,然后 10 号回到 Boston 回村里,中间 10 天会到处逛逛。我很担心那辆 03 年的甲壳虫打不着火。
Keep coding, coding and shipping. Exercise, reading and watching movie. Be kind to the people around me. That is the summer.

壹種風流

 「壹種風流」書內文章均是彭浩翔於 2006 年至 2007 年之間在《蘋果日報》撰寫《大龍鳳》專欄的散文選集。之前在豆瓣上看到彭浩翔寫的一篇關於中學戀愛的文章,推薦給 Dan 看,他說喜歡彭的這部小說,於是在 iPhone 上找到一個 app 花費幾美元下載下來,每天寫完程序睡前躺在床上讀上十來篇。可惜那個 app 做得體驗甚不理想,小小的字體又像 PDF 一樣不能智能斷行。但能於每天的工作偷得半點閒讀讀關於香港關於男女情感的文字,體驗差些也罷了。

下面選擇幾篇進行摘錄,

早以為這絕藝已經失傳,可是自從 iPod 流行,原來仍有人做這樣的事。女生把我的 iPod 拿去,重新存入她認為我應該聽的歌,然後交還給我。可是跟過去不同,iPod 有一種留不住的淒美,因為從別的電腦下載下來的歌曲,一旦再用自己的電腦充電,歌曲就會流失。因此她花上了整晚的心機,電池只容許我聽一遍。電池耗盡,她的努力也就會煙飛雲散。

 - 「留不住的詩」,彭浩翔

該培訓些專門的搬屋人員,他們的工作不單為你收拾東西,而是在替你進行簡單面試,了解你的人生後,由他全權決定什麼東西需要保留和丟棄。要是有這麼一個拋棄東西專員,我覺得舊居百分之八十的東西都不會搬進新居,問題是你在聘請這個拋棄專員時,必須先賦予他無上權力,一旦他決定棄掉,即使那是你與初戀情人的信物,你也不能提出反對或辭退他,也不可把他丟棄的東西拾回來。因為畢竟在精神層面上的事,能憑時間把它洗擦拋棄掉。可是儲着滿屋的實物,要不是來場火災地震或戰亂的話,我們總是對舊事物依依不捨。在太平盛世時,外力介入是必需的。

 - 「拋棄專員」,彭浩翔

和他分開了,妳不會再想踏足他所住那區。過去一星期,三天都會到他家吃飯聊天看碟擁抱,甚至乎他家人回來了,妳就在樓下公園跟他拉扯,雖然傷殘人士廁所不見得有多浪漫,但一刻的窩心,卻讓妳老是不願歸家,可是一旦分開,妳會把那區別出生命以外。
原來香港雖小,但有些地點如不是感情維繫,根本不會踏足,它只是地鐵地圖表上的一站。地鐵經過,看着月台,妳總有下車的衝動,去偷看他家樓下的那個護衛員,是否仍用很色迷迷的眼光瞄你的短裙。妳不知道,因為你沒有這樣的勇氣。深怕碰到他的姐姐,不知道他家人得悉你倆分手了沒有,要是不知道,還邀請妳到他的家,那就未免有點尷尬。
節日到了,你想在他的傳呼台留一句祝福,可是深怕太久沒聯絡,要是只留妳的姓氏,又未免太自信,妳怎麼肯定他生活中只有妳一個陳小姐?
多年後,因為工作關係再臨那區,你們曾經流連的快餐店仍在,很有衝動叫同事們在這裡吃一個栗米肉粒炒飯,同事們都怪妳的品味差,怎麼會這麼難吃,還以為回到國內。可是在沒有煮熟的生米內,卻含着一段已枯死的感情。
「甚麼事?」旁邊的男生問。
「沒有,只是有沙入眼而已。」

 - 「傷逝」,彭浩翔

如果你願意,我會帶你去 San Mateo 第三街上的金銀島 Cafe 吃一份栗米肉粒炒飯,這是我能想到目前最浪漫的事情了。因為我沒有車。

Life In a Day

Life In a Day

Life In a Day 是 Youtube 在 2010 年做的一个电影实验,它号召世界各地的用户拍摄他们自己 2010 年 7 月 24 日这一天的生活,并且上传上来。用以给未来的人类展现今天人类的生活。最后收集到了 8 万个来自 192 国家的视频剪辑,原片长达 4500 小时,最终剪辑为 90 分钟出头的普通电影长度。制片人是 Scott 兄弟,恰巧在看这部电影前的一个星期我才在电影院观看了 Ridley Scott 今年的科幻巨制 Prometheus 。

电影开头是一天凌晨的片段,最后一个镜头是午夜,中间涉及到了工作,新生,爱情,家庭,战争等等人类最基本的主题,每个主题都由好几个不同的视频拼接而成。整部电影有两个片段最令我印象深刻。
第一个是一个韩国/朝鲜人(Korean, no matter South Korea or North Korea),9 年以前他开始骑着一辆自行车去环游世界,6 月 24 日这一天他在尼泊尔的加德满都。他说他去过 190 个国家,被汽车撞过 6 次,最大的愿望是:南北韩有一天能够统一 ,但是他也不知道自己能够为之做出什么。
自己实习下班之后常常会想努力工作,活着是为了什么。有时候翻看照片会觉得旅游的回忆,几乎可以成为这个问题的答案了。跟朋友选择好日子出去玩,拍照片,然后读书看电影,选择下一个要走过的城市。
第二个是一个美国士兵的妻子,早上起床,精心穿了件裙子,然后坐在计算机面前使用 Skype 拨通丈夫的账号。丈夫不知道派到了哪个国家,那边正值黑夜,看到妻子装扮,笑问:还专门挑了件裙子啊。妻子答道:那当然,这是我们的约会之夜。动容的是,挂断视频之后,妻子开始抽泣不止。
视频聊天帮助留学生拉近了和国内家人的距离,但是永远看不到的是,视频断开之后那一头家人的反应。就像机场送别,走过安检的人也看不到还留在机场失落的另外一个人。
Youtube 的视频下面有人留言:看完这个电影令自己重新用不同的眼光来审视人生。我跟室友开玩笑说,这段时间看的电影「Prometheus」,看的书「发条鸟年代记」,似乎都在讲述一个人或者一群人去寻找人生意义的故事。
这篇日志没有结尾和总结。
p.s. 写日誌难地不是写出来,难地是要不重复自己,想起了村上春树的“挖水井”的比喻。
p.s.2 看不到 Youtube 的同学,这儿是 Youku 链接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kzOTk4OTgw.html
p.s.3 每天上班,Youtube 的創始人就坐在我旁边跟我一起工作和讨论问题,夫复何求啊。

Annie Hall

Annie Hall

在室友搬进来的前一个晚上,我一个人在家看了这部电影。看完之后只是在豆瓣上写下了“发生在纽约的一部浪漫爱情故事”。可是今天在跟室友在去吃晚饭路上,她问我“你看懂了吗?”的时候,我才尝试努力去思考我从这部电影“看”到了什么。

电影一开始,男主角 Alvy 就自白道:

“I would never want to belong to any club that would have someone like me for a member.” That’s the key joke of my adult life, in terms of my relationships with women.

Alvy 遇到了 Annie,他让她回到学校里去上学,课程的名字叫做 Existential Motifs in Russian Literature,结果他嫉妒她的大学教授跟她挽着胳膊。他鼓励她去唱歌,结果她的歌喉引来唱片公司的关注,反而让他嫉妒不已。

生活处处就是充满了悖论,自己喜欢的女生总是觉得别人太好以致于还没开始追就打退堂鼓觉得做朋友也是很好的选择。

跟不同的人出去玩就是不同的心情,闭上眼睛似乎还能看到 Lake Erie 附近,阳光下那一片片的草地。我想努力追求的,就是记忆中的那一个 magic moment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