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verconfidence

Postcard
This is another hard night, still processing the thesis.
It is just felt that you’ve been too overconfidence for 21 years.
What makes you confidence?
Looks at your roommate Ren, who played ACM, finished the thesis a month ago, and would go to Innovation-Works for intern in summer.
Looks at your classmate Lang, who shinned at Fengru Cup since his first year at university, and guaranteed to graduate student a year ago, he’s also nice to everyone. Besides, he also interned at Microsoft the same time he worked for his mentor in school.
Looks at your classmate Gu, who served as the director of the student union, also kept one of the highest GPA in our school, and finished his thesis at Japan which was totally supported by school.
Looks at your schoolmate Zhu and Wu, who published on the most recognized conference in the world, DAC and SIGCOMM, they also got Ph.D admission to the most recognized school in U.S. with full support.
Looks at your workmate Xie and Gong, who got Ph.D admission to the best Computer Science school, Cornell and Berkeley also with full financial support. They learned fresh knowledge so fast, and not talk too much. They’re the really “Star of the Tomorrow” in the academic field.
Looks at your workmate Cui, who got offer to the company M, really having fun from programming and got salary more than 200k+ at the first year.
Looks at these boys, you live with them, play with them and work with them, and they all are really nice guys and easy to get along with.
They’re also just an undergraduate, where’s your confidence coming from?
Like Yao said, to face the reality. Or do you have the dream?
Close your mouth, close your mouth, and close your mouth.
p.s. I still want to apply to Ph.D after Master.

FeedBurner

Thanks for every subscribers!
This post will be the last post burned by the FeedSky.
If you subscribe my blog from the orange button put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webpage, it means you subscribe from the RSS burned by the FeedSky.
If you still like my post (which I really really appreciate) you can subscribe my blog again. There are two ways to finish the process:
1. In any browsers, you can find the FeedBurner blue button in the webpage and click on it, and then…
2. If you are using the Firefox browser, click on the orange button at your address bar, and then…
If you are using the Chrome browser, there are two conditions:
if you have the RSS Subscription Extension, just click on the orange button at your address bar, and then…
if you don’t have the extension, move back to method 1.
If you are using any other browsers, explore yourself, or move back to method 1.
If you don’t like my post anymore (which I still appreciate you liked once ago), just unsubscribe my blog from your RSS readers or leave it in some corner.
If you don’t subscribe from the FeedSky, you can skip this post.
However…
I still appreciate if you’d like to unsubscribe and subscribe my blog again, for I’ve redirected all the RSS on my blog to the FeedBurner, which will be easy to management and statistics.
Thanks!

夏天

搖櫓船
2009夏於杭州西溪

昨晚北航的北區宿舍終於通宵給電了,意味着夏天終於來了,在這五月中旬和下旬的交界處。
真是等得太久了。
從大一到大四一直都會有人問,你第一次看到雪,會不會很激動啊?
遇到這個問題,我就會努力回憶每年第一天下雪時的心情,然後給出一個可能讓提問者失望的否定答案。
大一的時候起床後還會拿著相機去拍學校各個地方,大四的時候起床看了看樓下的雪就去公司了。
對於四季,我的喜好程度從惡到喜分別是:冬 -> 秋 -> 春 -> 夏。
我是一個從小在南方長大的學生,對於冬天的印象一貫是,一切都停止了,事情也變得很無聊。
來了北京上學之後,也許雪景讓冬天增加了一絲可以欣賞的美麗,但終究只有一聲:哇,好漂亮~
冬天的時候我就開始憧憬夏天的到來,夏天對於我來說,總是跟青春這樣的詞捆綁在一起。
在無窮無盡的太陽下面,可以走出房門,去做任何想做的事情,盡情地揮灑汗水。
冬天  vs 夏天,就像
欣賞 vs 參與,
前者可能更美,但是後者更能讓感到生命的氣息。
很喜歡安達充的漫畫《棒球英豪》,其中甲子園的高中棒球資格比賽的時間就設定為夏天。
永遠不停歇的蟬鳴,童話故事般美好的青梅竹馬,青澀的初戀。
為了小南的甲子園之夢,達也”早晚各200俯臥撑和仰臥起坐,早上還要慢跑20km”。
教練的地獄集訓,早上是練習不盡的投球和揮棒,跑不到盡頭的400米操場,為了甲子園的夢想,這群高中生沒有抱怨,只是不斷地揮汗。
跟夏天綁在一起的另一個詞是自行車。
可以租一輛自信車,一圈又一圈地沿著西湖騎行以躲避杭州燥熱的空氣。
可以跟兩個同學,三人一起沿著四環線騎到美嘉,看22:30分的晚場優惠電影,01:00從電影院出來的時候,彷彿整條馬路都是我們三個人的,再用盡全力從電影院衝回北航。
可以跟幾個男生和幾個女生,一人帶一人騎到鼓樓,明明已經累得不行,還要咬住牙裝出一副很輕鬆的樣子。
夏天,還要加上一個海邊城市。
家鄉的夏天就是永遠都更曬的陽光。
初二世界杯的時候,下午上完課之後大家會一起踢足球,飯也不用吃,一定要最後天都黑了,才回宿舍澡堂沖一把,就去上晚自習。
或者上完體育課之後,大家圍著空調取涼,飲料可以是冰凍的碳酸飲料,也可以是一塊錢一個椰子份量的冰凍椰子汁。
可惜去海邊的次數並不多。
但是海邊城市的夏天總是讓人嚮往的,就像村上春樹在《且聽風吟》裡說的:
海潮的清香,
遙遠的汽笛,
女孩肌體的感觸,
洗髮香波的氣味,
傍晚的和風,
縹緲的憧憬,
以及夏日的夢境······

关嘴

其实只是说了两句话而已啦(真的只有两句),以后我不乱跟陌生人说话了……要说也用私信的方式 😀
P.S.0 日志的主题是正文的那句话,其余的只是最近生活的缩写。
P.S.1 周二刚面完,周四接着面(紧张ing),如果能去就太好啦。
P.S.2 下周一从待了九个月(都快一整个学年了)的地方滚蛋了,今天跟mentor最后一次one on one的时候,mentor说我可以得到一个”Star of Tomorrow”的牌牌。说实话原来我一直觉得这个牌牌是谁都有的,没想到mentor今天说还不是谁都有。
P.S.3 本来想说不能跟yuancheng学长混就好好享受毕业前的时光好了,可是今天跟yukun学长聊天的时候他说,你来我们工厂实习吧,我说好吧明天给你把简历发过去,面一面也是收获嘛。
P.S.4 既然简历都写好了(还是latex的),不如多投几家,遂又打听某个以北京某胡同命名的网站的某个职位是否招实习生,还在等待回信中,要招的话也给投一份好了。
P.S.5 想到毕设 => 痛苦 >_<
P.S.6 分到Dartmouth学校的宿舍住啦。
P.S.7 我要买iPhone,然后办一张联通3G卡,用来上网,都是那天雕刻时光惹地祸。
P.S.8 20-3 = 17,不好意思,遇到技术苦难,所以迟迟不出成果,这周末拼了命也把它弄出来。
P.S.9 不好意思,again

申请总结

摘要
随着收到CMU的一封正式拒信,我已经决定接受Dartmouth的录取,即将于今秋赴美攻读计算机硕士学位。
这篇日志会总结从去年暑假至今大半年来的一些感想,其中会介绍我对选校的思考,和最后学校的选择。
其中会介绍BeBeyond和MSRA这两个与申请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地儿。
这篇日志将会严重地呈现我的主观看法,并不能代表理智的分析结果。
IUB    HCI Master    admitted
Dartmouth    CS Master    admitted
UCI    Ubicomp Master    admitted

MIT Media Lab    Master    submitted
GaTech    HCI Master    submitted

MIT EECS    Ph.D    canceled
Berkeley    EECS Master    canceled
UCalgary    CS Master    canceled

UToronto    CS Master    rejcted
CMU    HCII Ph.D    rejcted
UWashington    CS Ph.D    rejcted
Berkeley    iSchool Master    rejcted
Stanford    CS Master    rejcted
UMD    CS Master    rejcted
CMU-VLIS    VLIS-MS    rejcted

上面这个列表是我所申请的学校和项目以及结果,赶在deadline前成功submit了的program有12个,半途而废的有3个。
submit的12个program中,目前拿到3所学校的录取,7个program的拒信,还有2个是pending的状态。
这就是我目前的状态。
选校
很多人都会问这个问题,就是如何定位的问题。
而我考虑的则很简单,就是申请我最想去的program。
所以问题就变成,哪些program是我最想去的。
对于我个人来说,也是给学弟的建议就是,在申请的过程中,尽早弄清楚自己以后想做的方向。
方向定下来之后,选校,读paper,找科研,套磁,一系列事情都会变得有目标起来。
比如去年的MTF学长就是在大三下学期一开始早早把方向定下来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最后通过套磁去了UIUC。
因为一开始我就打算申请的是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HCI),所以当时选择的时候自然是以每个学校的HCI实力来进行选择的,然后评估一个学校某个方向实力很重要也很简单的一个指标则是,看该校的师生在该领域顶级会议上发表论文的数量。
结果发现该领域顶级会议上(CHI)的文章,计算机排名前十的学校基本上占了学校发的文章的95%以上,其中尤以CMU, GaTech, UWashington三家为最,其次是传统CS强校Stanford, MIT, Berkeley, UIUC, Cornell等等。
所以我申请的program里面很多都是排名很靠前的,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至于前十的另外几所学校,没有申请都是有原因的。
首先UIUC是因为做HCI的教授基本上都是在Human Factor那边,跟我的背景非常不match,所以当时就没怎么考虑。
Cornell倒是非常好,但由于他们iSchool不招master,CS的master又是只有一年的MEng,所以也放弃了。
UT-Austin, Wisc等就没见到做HCI的教授。
前10的学校也基本上占了我申请学校的一半。
10~20的学校之中,Maryland是因为有一个具有很多年历史的HCI Lab,加上他们家有一个非常资深的HCI研究员,加上最后时刻Yuancheng学长的一句话,最后决定申请该学校。
但是submit之后就后悔了,因为准备套磁的时候发现他们家教授做的东西,都不怎么喜欢,所以后来就不怎么关注了。
然后另一所CS强校UToronto,我把它放到这个区域里,是因为他们家有几个教授,都有着不错的在CHI上的paper命中率,加上加拿大的master都是全奖的,吸引力实在很大。
其实一开始还打算申请UMich的iSchool master来着,后来听说他家的ps各种复杂要求,想想也没必要申请那么多program,所以后来也不关注了。
接下来就是CS排名30之后的学校了,也是目前我所拿到录取的学校所在的区间。
UC Irvine是因为有一个很强大的做HCI和Ubicomp的教授团队,加上他们家还有一个叫Ubicomp的master,所以从一开始就打算申请他家。
Indiana U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叫HCI-Design的项目,加上各种渠道听说他们家HCI做得确实不错,而且硕士还会给钱,于是也决定申请了。
Cancel了的UCalgary也是因为他们家有一个在CHI上很有影响力的教授,一开始决定申请。结果他们家是唯一一家小秘主动告知TOEFL没到100就不要申请的学校,而且态度非常之强硬,联系教授回得也是模板。加上Calgary实在不怎么主流,所以最后决定打算省下这个学校的申请费好了。
结果做了这个决定没多久,这个学校就因为某个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宗教人士的访问不再被我D承认该校的学位,实在讽刺得很。
Dartmouth,应该是我申请的所有学校中跟HCI最没有关系的了,申请他家是因为他们学校有个MIT Media Lab毕业的教授做Activity Recognition做得各种有意思,而且还是2008年的TR35之一。
结果这位教授唯一给我回过的一封邮件就是在我submit完之后,告诉我她来年不带学生,顿时让我对该校心灰意冷。
最后貌似拿到的录取都是30开外的学校,所以这个择校是否得当,还是有待斟酌的。
但我的建议一定是:你申请的学校或者项目,都一定是你想去的。
CMU
如果给我一个机会,我一定会说:我的申请就是为了CMU做的。
在大二下学期打算出国的时候,就一直把CMU作为第一的dream school。
微软VP Harry Shum,
亚洲研究院院长Hsiao-Wuen Hon,
Google China前CEO Kai-Fu Lee,
深蓝之父Feng-Hsiung Hsu,
这些极其优秀的华人计算机科学家都曾经是CMU的博士生。
Randy Pausch说,这所学校的所有department是合一的,这是一所amazing的学校。
Kai-Fu自传里说,这所学校的博士生将自己写的芯片插入到自动售货机里,这样就可以在自己的机器上看售货机里剩下的汽水数量,省得跑冤枉路。
Prof. Landay说,这所学校的HCI是最好的,没有之一。
所以这也是我唯一一个申请了两个program的学校。
申请从一开始就在联系对面的教授和学生,不断了解相关的信息。
知道他们家的HCII PhD一年就发11个offer,这么多年来在大陆只给过一个offer,是一个09届的清华学姐。
在香港开会的时候,一位MIT Media Lab的学姐也说这个项目当时她也申请了,很难…
后来过年的时候在thegradcafe上看到已经有人开始报这个项目的offer,在twitter上看到大美女ruogu学姐也拿到这个项目的offer了,CMU的学生也告诉我她听说到有人拿到录取了,问我如何?
那时候就知道悲剧了。
后来有找ruogu学姐要CV来看,看完之后自己也释然了。
后来补申请了他们家的VLIS-MS program,可是也因为1.TOEFL分不够高,2.没有paper,3.statement不够清晰三个理由给拒了。
MIT, Stanford
MIT EECS, MIT Media Lab是两个program。
EECS的网申系统是注册帐号之后就没有动过了,想这个钱一个学校就不用浪费两次了。
所以转而申请Media Lab,对于Media Lab,除了外界可以看到他们做的各种玩具之外,也是充满了传说。
比如之前校内上疯狂分享的”MIT学生天才发明”,就是该实验室的学生在某次TED上对他们项目的介绍。
传说这个项目从来没有从大陆招过学生,是从来没有。
传说有个Cornell的本科生,本科阶段发了Siggraph,申请这个项目,被拒了,只好去了MIT的EECS。
所以即使现在这个项目仍然一点消息都没有,我也不再等了。
Stanford的CS则是另外一个大dream,google, cisco, yahoo等数不清的公司,绝佳的地理位置,让其笼罩了一层创新的光环。
尤其是在申请最后阶段,还特地跑到清华去给他们HCI Group的教授塞简历,可惜最后还是收到了拒信。
择校
Dartmouth,听到这所学校的人的第一反应就是Ivy League,承认这也是我最后选择她的原因之一。
相比于Indiana U, UC Irvine, Dartmouth不论名气(综合 Rank 11),还是历史(nearly 250 yr),都要高出许多。
而另外一个原因则是Dartmouth一共提供了两年接近3/4的Tuition Waiver,这无疑对一个master学生来说减少了许多的压力。
再者,我发现这个学校的CS系除了之前看到的T教授,其他的教授做的东西也都非常地吸引我。
比如我之前skype聊过的一个教授做得就是电影,设计等艺术跟计算机结合的工作,她本身就不是搞计算机科学的,而是学习艺术的。
从我个人出发,我也希望在硕士阶段多学习计算机之外的不同东西。
Dartmouth离Boston只有两个小时的车程,离Pittsburgh也不算远(相对于加州来说),对两年后的申请也方便许多。
所以最后决定是去这个坐落在New Hampshire州的Hanover小镇上的小学校了。
BeBeyond
知道这地儿是去年MTF学长的介绍,加上听了几次讲座,觉得很不错,相比于其他留学中介,价钱也合理,所以决定去了。
说得矫情一点,这儿最大的收获就是让人学会要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既没有Design, 也没有UX的经验,也没学过相关的知识,只是喜欢HCI做的东西,还在犹豫要不要去尝试。
DongXin JJ说:你不去尝试,你怎么知道行不行呢?
然后我就带着零experience去申请了。
也因为申请HCI认识了一些人,感到非常开心。
除此之外,bby的班级大家也非常地团结,family版上时不时会看到一些奇迹的帖子。
尤其是在申请后期,JJ总会找各种同学来分享相关的联系教授和小秘的经验,让你倍受打击,深感自卑,然后振作起来去做事情。
另外,bby的往届学员和nancy JJ,总喜欢把申请比喻成追MM,什么如果追MM只是一个月发一次信息,别人怎么想,于是得到给教授发邮件要天天发之类的理论。
我一直不解的是,这个理论是为了表达联系教授跟追MM一样并不是一件很深奥的事情呢,还是想告诉大家追MM并不复杂其实就跟联系教授一样。
总之就是没上bby就没机会认识大家了,也可能就不申请HCI了,所以bby这个投资我是觉得很值的。
MSRA
MIT CSAIL的director曾经说过,MSRA的intern在graduate admission中,他们是best of best的。
在这里,我所认识的90%以上的本科生都在做申请,我可以说一下部分我所认识的在这边实习的本科生的申请结果:
USTC.ZQ -> Berkeley CS PhD
Fudan.WL -> Cornell CS PhD
Fudan.YS -> Stanford CS PhD
BUAA.WF -> UCSD, Wisc, GaTech, etc. CS PhD
BUAA.YY ->  UCSB CS PhD
RUC.CZ -> UMich CS PhD
PKU.AQ -> Harvard Stat PhD, Berkeley BioStat PhD
上面这些是我认识并且说过话,甚至在一个组里工作的实习生,至于那些更多的不认识的实习生(比如各种清华CS, EE)就更多着去了。
所以赶在申请之前,来这边实习,投中一至多篇顶级会议的paper,拿一封这边老板的推荐信,去做申请,可以说基本上是国内CS申请的最大杀器之一了。
当然,也不能完全迷信MSRA的传说,比如我就是一个赤裸裸的反例,在这边待了这么久还是没有paper。
我们大班依然有在学校实验室砍下UIUC offer的牛mm,和在清华实验室拿着CMU校友老板推荐信砍下UT-A, GaTech, CMU offer的大神存在。
所以自身实力才是最重要的,只是说MSRA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提升实力的平台,至于用得好不好就在个人了。
总结
没啥好说了,申请过程学到了许多,也想了许多。
总之就是,人生苦短,趁年轻尽量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吧。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吧。
所以我觉得考清华的学生,比保本校的学生,要崇高许多。

后海滑冰

最近北京的天气是越来越温暖了,穿着羽绒服走在马路上偶尔还会流汗。
因为下周就要离开北京了,赶着这个周末享受了一把生活,跟MSRA另外两位实习生Guwen,  Xu Ye去后海滑了一把冰。
其实滑冰场的具体地点是在前海,需要租冰刀20元,200元的押金,然后买15元的门票,那儿有存包的地方。
一开始冰刀鞋发现很难穿进去,穿进去以后觉得很不舒服,以为是因为在地面上的原因,后来发现到了滑冰场后仍然是很不舒服。
下了冰场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寸步难行。因为没有滑旱冰的经验,只好一步一个脚印的往某个方向移动,然后观察周围其他人的滑冰方式。渐渐就可以移动起来了,但是新的问题就是移动稍快之后就非常容易因为减速的时候失去平衡而滑倒。
整个过程简要地说就是,对滑冰难度严重估计不足。期间滑到用手撑地板四次,脚被冰刀鞋磨得不行。
排除滑冰技术太次这点之外,整个过程还是非常愉快的。
阳光很明媚,滑冰的人都满脸笑容,在摔倒前的瞬间高速移动的感觉,都让人心情大好。
另外要提的是现场女生非常多,还有一位穿短裙的MM令我大跌眼镜。
滑冰完后我们到 @Yuancheng 童鞋推荐的后海别院吃晚饭,是藏在烟袋斜街一家很安静的小店,可以吃火锅也可以吃烧烤,从大众点评网上下载了优惠券之后价格变得很实惠。味道还不错,铁板烧烤的菜店员会在旁边现场帮你烤。据说还有许多特色菜,这一次没来得及吃,希望下次有机会再来。
吃完之后又在旁边的台湾小吃再次品尝了蚵仔煎(o a jian),发现后海吃的还挺多的,跟Xu Ye笑说上了大四才发现北京好玩的地方。
也希望下学期能多去不同的地方转转

欣葉

欣葉餐廳是一家在北京吃臺灣菜的連鎖飯店,是當時俊碩還在的時候聽Vincent說的,據說味道很不錯,可惜一直沒有機會去。今天恰逢元旦連休三天,公司和宿舍附近的餐館已經吃太膩,遂決定叫上閃電嘗嘗欣葉的臺灣菜。
大眾點評查了查,發現口碑還是很不錯的,跟口碑成正比的還有它的價格,大家寫的人均價就沒幾個小於一百的,猶豫了一番後還是決定去嘗嘗鮮。
我們兩個人點了五個菜,剪豬肝、三杯雞是點評網上推薦的,蚵仔煎也是一定要點的,另外一個素菜和一個涼菜名字我都忘了, – -b
關於蚵仔煎,前段時間開復老師在他的微博上大贊蚵仔煎,號稱是他唯一一個願意吃的帶豬油的食物。
整頓飯的味道還是比較贊的,首推蚵仔煎,我非常喜歡,但至於正宗不正宗我就不知道了,呵呵。
其次剪豬肝也不愧為網友推薦好菜,口感和味道都是一流。
整個店的裝修也非常不錯,很適合男生和女生的約會。加上他們家上菜非常的慢(我們吃的時候基本上桌子上始終維持一盤菜),兩個人在吃飯過程中還可以聊聊天,讓彼此互相多瞭解一下對方。
至於缺點,如果不算上菜慢的話,就是價格並不很學生,我們兩個人五個菜人均一百出頭,五個菜吃的還是很飽的。如果三到四個菜的話,可能會好一些。
總的來說還是五星推薦。
但是我猜俊碩並不會很喜歡這個餐廳的臺灣菜,因為感覺爲了適應當地人的口味廚師有刻意加重菜的味道,所以並不會喜好清淡的臺灣人所讚賞。
就像閃電說的,如果這個蚵仔煎不蘸醬油的話會更好吃。說起俊碩,那天在Engadget看到一個在捷克的臺灣留學生所拍的課堂作業影片,題目是介紹自己的國家(or地區)。
其中有一段拍攝的是臺灣學生聯誼會上女生抽男生機車鑰匙的遊戲。
我把這個視頻發給俊碩看,他大呼那是騙人的^_^
一是女生沒這麼多,二是女生沒這麼好看,三是現在都沒人玩這個遊戲了。我說是不是因為我們是學計算機的,所以在這方面比較悲劇一些(女生少,社交少)。
總的來說,我還是很神往臺灣的學校的,可能很大一部份原因是受到痞子蔡小說的影響。
第一次親密接觸,榭寄生,回眸和夜玫瑰,都或多或少地提到了台南的成功大學。他筆下那種簡單的臺灣校園生活和純樸的戀愛關係真的是讓我百讀不厭。
我新年的願望之一就是今年暑假在赴美之前能夠去臺大朱浩華教授的UbicompLab實習。
PS:我現在這裡有兩張欣葉一百返二十的代金券,誰有興趣的話可以聯繫我。

12-16 申请小结

12月15日是一个坎,北美许多高校(尤其是PhD Program)都喜欢把deadline放在这一天。
下个星期北美高校就进入winter break了,所以之后再有deadline过后就要到一月份了。
由于时差的关系,到了中国这边deadline就变成了16号的中午,所以题目的日期是16号。
这两个星期一共提交了7所学校的申请材料,其中光是前两个晚上就提交了4所。
最后时刻放弃了Berkeley的EECS,打算申请明年deadline的iSchool。
准备接下来的两个星期完成另外7所deadline在明年的学校的网申。
这十来天的平均睡眠时间都大概在5个小时左右,有时候还是早上6、7点的时候从研究院出来回大运村,睡到中午下午又接着回公司干活,然后晚上搞申请的东西。
怪只怪自己之前太懒散,不好意思A班的XDJM,没能参加今天的聚餐。
其实一直折磨我的就是修改essay,这中间当然要非常感谢Dong Xin JJ,不是她每天的短信,相信自己实在很难坚持下来。虽然最后仍然还不能算上是完美,唉~
不过我也比较满意了,提交之后就不要再纠结了,接下来应该进入申请的下一个阶段了。
比较高兴的是,公司的project貌似突然变得有意思起来,要好好做,不能辜负了Xing的推荐信。
二月份已经定下来去香港开IUI’10,这两天一直在看尖沙咀附近的旅馆。
期待自己的第一次香港之行,应该会待一个星期左右(2.7 ~ 2.12),非常欢迎愿意同行的同学。
这两天有一个感觉就是,2010年就要到来了,没想到本科的最后一年(2006 ~ 2010)就要来了,发现新年愿望还蛮多的 🙂

Time

时间比金钱更重要,半夜了别在网上闲逛。
谨以此文自律。

PhD's blog

PhD1
Zhiting Xu: http://pages.cs.wisc.edu/~zhiting/
本科复旦,三年毕业。现在就读于Wisc-Madison,研究方向机器学习,博士二年级(据我从她的博文里有关生日的文章分析,她生日应该是87年的)。
博客1: wshxzt的北美生活 http://wshxzt.ycool.com/
博客2: 大梦谁先觉 http://wshxzt.spaces.live.com/blog/

PhD2
Dahua Lin: http://people.csail.mit.edu/dhlin/
本科中科大,后于香港中文大学硕士毕业,现在于MIT CSAIL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主要为计算机视觉,81年出生。
博客1:笑对人生,傲立寰宇 http://dahua.spaces.live.com/blog/
博客2:笑对人生,傲立寰宇 http://dahuasky.spaces.live.com/blog/
两个人的blog我follow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了,尤其是他们暑期到微软Redmond研究院做实习生的时候,我还开玩笑跟身边的人说我follow的两个PhD到同一个地方实习,然后看他们更新关于实习的不同故事。
没想到今天看到Zhiting的一篇日志才发现原来他们在实习的时候就认识了,当时还找Dahua帮她标数据来着。文章里将Dahua称为 :在vision/machine learning中已经成为一个传奇,就像他的blog名字一样。
从他们的blog中可以看到美国顶尖计算机学校的中国留学生生活,也可以看到字里行间对于研究的执着与喜爱。那正是我所向往的生活,写文章,参加学术会议,暑期去企业里实习,只是自己还差得太远,是太远。
这几个月来在bby & MSRA被各种完虐,当然是心理上的。身边的同学已经submit完了所有学校,我还在为修改12.1 Deadline的PS头疼,还在为研究院的project下一步如何进展感到焦虑。
就像DXJJ说得:你对HCI了解得还是太少,就像Landay说得:我们希望要做出一些成果的学生,就像Kun哥说得:最牛的人都是最专注的,就像Ma Yi说的:搞科研最重要是三个单词, Passion, Passion, Passion!

不够专注,找不到Passion,晚上睡觉辗转反侧的压力,这正是我现在状态的真实写照。
但是比较庆幸的是,自己可以改变的事情还很多,做事情需要更加专注,尽可能我所能改变的推向最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