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份已读乱回

English Translation Here

小红书上时不时会看到一些感叹美国生活无聊的帖子,讨论的焦点往往是回国生活是否会更好。我自己经历过H-1B、绿卡的阶段,也尝试过海归的生活,兜兜转转后又回到湾区继续打工的日子。然而有了孩子和家庭之后,反而发现“无聊”对我不再是一个贬义词。周末能悠闲地在家里煮咖啡,约朋友去游乐园遛娃,或者在山路里开车兜风,不用急匆匆赶往下一个目的地,也不用为工作或家里的紧急事务焦头烂额。“无聊”或许正是周末最好的状态。

在AI创业公司工作快一年,总体的体验非常积极。这里的工作节奏极快,适合喜欢追求最大影响力、喜欢将产品快速推向用户并及时迭代的工程师。同事们都非常资深且易于合作,几乎没有大公司常见的办公室政治,大大减少了因人际关系而耗费的精力。此外,整个AI行业的技术迭代速度非常快,尤其在顶尖公司里,能够近距离地看到外界难以窥见的研发过程。科研不是一天完成的,产品也不是短期就能打磨完善,支持亿万用户的Infra更非一蹴而就。站在第一线感受边开飞机引擎边冒烟,然后跟团队一起修引擎的状态,让我不禁回想起十年前在Uber China Growth的日子。但不同的是,那时的我刚刚踏入职场,更看重「Work hard, play harder」。如今作为团队中的老码农,少了玩乐的部分,除了努力工作外,更需要规划团队未来的方向,把“饼”做得更大更圆。

再聊聊“复利”(Compounding)的概念。在投资领域,复利的重要性众所周知,每年5%、10%、15%、20%的增长虽然看似差别不大,但持续20年后,差距却非常巨大。最近发现,人生其实也遵循这个规律。年轻时能赚到100万美元觉得了不起,如今身边不少同龄人,因创业或是工作,都陆续实现了曾经遥不可及的“小目标”。尤其在这波AI高速增长的浪潮中,预计会有更多人实现“财富自由”。一个来自国内的留学生,可能花费十年左右才拿到绿卡,但之后几年内就可以获得美国护照,随之家人移民美国也变成一两年内可以完成的事情。当然,人生的目标并不仅限于赚钱或选择某个国家生活。举这些例子,只是希望我们能认真思考自己做出的每一个选择,如何在更长的时间跨度中,实现复利式的增长,最终达到自己的目标。

回到前面提到的生活和工作地点选择,在不考虑签证限制的情况下,能够有机会多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是一件很好的事。不过,除了关注当下的感受之外,也值得把时间维度拉长,思考在哪种生活方式下,自己的长期感受和目标更容易实现。

下面是最近听的一些播客,喜欢的可以留言讨论,回头可以拉个听友群:

One Reply to “十月份已读乱回”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